寶寶所有睡眠中可能遭遇的問題,全面幫你捋一捋。。。

棋子傀儡| 2017-05-27| 檢舉

自從有了娃,晚上就很難睡踏實,尤其是娃小的時候,總擔心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記得剛有瓜瓜那會兒,我有一陣疑神疑鬼地會用手探到他的鼻孔前感知一下有沒有呼氣,老覺得娃睡覺時會有好幾秒是沒氣的。稍大一點,瓜瓜有時會在睡夢中會瘋狂搖頭或是磨牙又或是突然捏緊拳頭使勁……

所以今天就索性把寶寶睡覺時可能讓爸媽擔心或者焦慮的情形全部捋一捋,大家做到心中有數,碰到也不用緊張咯!

1

寶寶睡覺呼吸忽快忽慢、還會暫停?

瓜瓜出生開始就一直是自己獨立睡小床的,所以我總是會時不時起來看看他睡得怎樣。有一陣,總覺得他的呼吸是不規律的,總有那麼幾秒是沒有的。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

如果寶寶是在6個月前,大家完全不用心。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兒童呼吸紊亂中心主任Gary E. Freed教授說,因為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都還沒發育完全,寶寶睡著的時間裡,有5%的時候呼吸都遵循這樣的模式。媽媽們如果不放心,最簡單有效的幫助寶寶呼吸順暢的辦法是讓寶寶平躺仰臥。

但如果寶寶有出現以下幾個情況,請果斷帶娃去醫院看看哦,因為睡覺時呼吸困難、暫停,也可能是兒童睡眠呼吸障礙(扁桃體腫大、腺樣體腫大等原因導致)、過敏、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這些疾病所發出的一個信號。

6個月以上寶寶還有這樣的表現。

寶寶在打鼾、呼吸暫停之間,似乎努力呼吸或喘氣。

皮膚青紫或蒼白(特別是寶寶整個臉\全身看起來都是藍色的,這是危險的徵兆),肌肉張力減低

暫停時間超過15秒。

2

睡覺時娃張著嘴呼吸/打鼾,這可能會影響智商和顏值

我們經常會看到小小的娃會張著嘴睡覺,有些人小打鼾還挺起勁。別光顧著欣賞娃,覺得眼前的小人太有趣可愛了。其實90%的孩子會有這種情況是因為腺樣體、扁桃體肥大引起的。美國《兒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經常打呼嚕會造成寶寶多動、抑鬱與注意力問題。

》》寶寶睡覺打呼嚕會影響顏值和智商?

我的好朋友大C的女兒睡覺就老張著嘴睡,有時候睡著睡著還會突然坐起來,重重喘一口氣再繼續睡。前幾天剛去醫院拍了片才知道,原來是腺樣體腫大,占了2/3的呼吸道。

醫生說,正常來說,扁桃體和腺樣體從寶寶出生開始就會慢慢變大,4-7歲長到最大,8歲後又會慢慢萎縮,但有的孩子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呼吸道反覆受到病毒攻擊、生活中空氣品質不好、飲食不健康等導致腺樣體扁桃體過分肥大,部分或者全部堵塞孩子後鼻孔,導致孩子張嘴呼吸,氣流刺激軟齶就形成了呼嚕聲。

醫生還表示,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治療,雖然腺樣體到了8歲前會自動消失,但想想在這之前的8年里,孩子都睡不好覺,那後果還是相當嚴重,會影響智商、身體發育還會變醜等等。

3

睡覺盜汗,和體虛/缺鈣有關係?

瓜瓜就是屬於睡覺很會流汗的,基本上睡到晚上十二點左右,整個人就像水裡撈出來一樣,春夏秋冬都這樣(這也是我對睡袋特別有研究的原因)。奶奶老擔心「這孩子是不是體虛啊?」,「要不然就是缺鈣了」,不然,為什麼我們都覺得不熱,但寶寶卻滿頭大汗?

不是體虛/不是缺鈣,都不是哦。而是因為寶寶們在白天的活動量大,身體基礎代謝率高,體溫也就相對高一些,到了晚上睡著後,體溫就會降下來,但因為小寶寶的調節體溫的能力比較差,就只能通過出汗的方式來散發熱量,使身體溫度迅速降低。所以,寶寶睡覺後流汗是正常的。

還因為寶寶們需要的深度睡眠時間比我們大人長,在深度睡眠狀態下,他們的身體會自動進行自我恢復、補充精力,為新的一天做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血壓,呼吸和心率都達了一天中的最低點,血管開始膨脹,白天存儲在器官里的血液開始流向肌肉組織,滋養和修復它們。而出汗就是這個過程中能量消耗的一種體現。

但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還有幾個不正常的原因,比如過熱(過熱是嬰兒猝死的危險因素)、佝僂病、發燒、肥胖、低血糖、胃部結核、肝結核等疾病也會導致寶寶在夜間大量出汗。

》》怎麼判斷寶寶出汗是正常不正常?

1、看出汗的時間。入睡後2個小時內出汗,都是正常的;之後還流汗,就要引起注意了,需要媽媽們判斷是不是過熱了。

2、看汗流得多不多。如果全身都濕透了,甚至連被子都濕了,那就不正常哦。

4

磨牙說夢話搖頭撞頭等,都該怎麼辦?

除了前面說的呼吸暫停、打呼嚕和盜汗之外,寶寶們睡覺還有一些很奇怪的動作,比如磨牙、搖頭、撞頭、痙攣、獰笑、抽搐、踢腿、捶床、說夢話、咀嚼等等,這些也都是有原因的。

磨牙

事實上,就連專家們也無法確定寶寶們是為什麼磨牙,長牙、蟯蟲、焦慮、疼痛、鼻塞、過敏、牙列不齊、消化不良等等都會導致寶寶磨牙,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寶寶們喜歡磨牙齒的感覺。

一般來說,從寶寶萌出第一顆牙齒之後,他就會開始磨牙了,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到18個月後,50%以上的寶寶都會磨牙。

雖然這個聲音聽起來很磨人,但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對寶寶的牙齒造成損傷。所以基本不用擔心。

獰笑、抽搐、還會坐起來等,寶寶那是怎麼了?

每回瓜瓜睡著了,我都會「深情」地看他一會兒,但不看沒事,看看就都是焦慮。好好的都睡著了,一會兒見他踢腿、一會兒見他抽搐,我又開始東想西想。其實這是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沒發育完全造成的。

我們成人入睡後,全身的肌肉都進入一種相對放鬆的狀態,尤其是頭部和頸部,而這個時候,大腦是依然在嗨,給骨骼肌發送各種指令,不過這些指令在到達脊椎之後就被阻滯了。

寶寶在睡夢中,但是在阻滯指令這塊就弱了點了,所以就會有獰笑、抽搐、踢腿、捶床、說夢話、咀嚼、甚至還會坐起來。

等到6~12個月大時,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越來越完善後,原來能傳遞出去的神經衝動就會被更多地阻滯在脊髓中,他們的睡眠就安穩多了。

搖頭/撞頭

瓜瓜在兩三個月的時候,每回入睡這會兒就猛烈搖頭,感覺把整個腦漿都要甩出來了,看得我真是很崩潰。後來才知道這是因為寶寶耳內平衡還沒發育好,慢慢大了就會自然好。所以爸媽們別擔心!

再大一點,有些寶寶愛撞頭,沒事沒事,他們也和大人一樣,在「攤上事」的時候也會進行一些自我安慰,有節奏地搖頭、撞頭、滾動,是寶寶們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這種規律的運動,能讓寶寶慢慢分散自己的痛苦(耳朵疼、牙疼)、放鬆下來。

媽媽們注意奧,這個時候,最好是通過溫和的方式來讓寶寶慢慢停止這些行為。因為如果你的寶寶發覺你正試圖阻止它搖擺,他可能會把它當作一個挑戰和堅持的行為,更執著去做這個事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5161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