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 醫生,本文首發於丁香醫生網站(dxy.com)
在被口水淹死之前,丁媽先表個態:
丁媽雙手雙腳支持母乳喂養。美國兒科學會(AAP)推薦純母乳喂養到寶寶 6 個月,並持續母乳喂養到 1 歲以後;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是建議,母乳喂養能持續到寶寶 2 歲更好。
這篇文章的作者 M,是一名產科醫生。面對患者的時候,她從來都毫不猶豫地推薦母乳喂養,但是當她自己當了媽媽以後,老大(女兒)只堅持了一個月,老二(兒子)更是只喂了短短兩周就以失敗告終。
真是有一種「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的諷刺。
今天,我們請 M 醫生講講她的母乳喂養經歷,從另一個角度,為那些母乳喂養失敗的媽媽們帶去一些寬慰。
滿懷信心,卻
遭遇挫敗
五年前生老大的時候,懷孕和生產都比較順利。
但真正的困難是在女兒出生以後——她不知道怎麼含奶.頭。每隔 2 小時,我就把她抱到乳房邊練習喝奶,除非她拒絕或睡著才停下。
可是,女兒出生兩天出院回家後,還是不會好好含奶.頭,我只好用吸奶器吸奶。
當時我還沒畢業,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參加執業醫師的考試了,複習也是壓力山大。
於是我決定只用吸奶器和奶瓶喂奶。每個小時我都會吸一次奶,奇數小時就把奶儲藏起來,偶數小時就給女兒喂奶,喂完以後再補充一些配方奶。
晚上 10 點到早晨 6 點,家人都睡了,我還在邊喂奶邊複習。早晨 6 點,婆婆和先生會起來幫忙照顧女兒,這時我才能休息一會。10 點又得起床,開始「吸奶 - 喂奶 - 吸奶 - 喂奶」的循環。
我看過很多媽媽描述哺乳帶來的親密感,但是每次一想到女兒親密接觸的是奶瓶而不是我,我就覺得難受。我不僅沒辦法體會那種情感交流,甚至有點怪女兒不開竅,連奶.頭都含不好。
熬到考試那會兒,我真的已經心力交瘁了。最後,我只好決定不再用吸奶器,只喂配方奶。
雖然當時如釋重負,但後來回想起來,我還是特別後悔。
第二次嘗試
再遇挫折
懷老二是一年前,當時我已經在婦產科上班了,母乳喂養相關的知識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但是,兒子出生後不久我就認慫了。
兒子和女兒都有同樣的問題:我抱著他喂了一個小時,他只能含住奶.頭一兩分鐘。出生第三天,他開始表現脫水的表現:嘴唇乾裂、體重下降、尿布沒有尿。
我急忙帶他去看兒科醫生,醫生委婉地說,他脫水很嚴重,應該考慮暫時喂配方奶來緩解一下。
我最後還是決定先是讓他自己在每側乳房吮吸 20~30 分鐘,我再用吸奶器吸 20 分鐘,給他喂吸出的母乳,再補充配方奶。
每隔 1 小時我就會重複這個過程。
睡覺?睡覺已經顧不上了。
兒子的情況漸漸好轉,但讓他好好喝奶幾乎占據了我們所有的時間。我和丈夫沒空照顧女兒,只能送她去婆婆家。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以淚洗面……
什麼才是真的對自己和孩子好?
後來,我預約了哺乳專家。一個小時的檢查後,她列出了我們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乳.頭內陷、奶水不足(因為喂得太少)、嬰兒舌系帶過短、奶.頭含接不好、嬰兒體重嚴重下降。
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好挫敗,一想到女明星們在網上曬著自己美圖後的哺乳照,我就感到厭惡。
人們說母乳喂養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天然的事情,但對我來說,只有心碎和憔悴。
兒科醫生告訴我,如果我還想堅持哺乳,她會全力支持我。但她同時也說:「如果你不想再繼續,我也理解你。」
從醫這些年,我一直都認為母乳喂養是唯一的喂養方式,這也是我們這個社會所提倡的。
這真的是我頭一次知道,我還有別的選擇。
沒能給孩子哺乳,對我來說仍然是個遺憾。不過,這個選擇讓我的生活重回正軌,所以,對我而言,對我們家而言,這是更好的選擇。
即使放棄了,
你也可以是一個好媽媽
之所以選擇母乳喂養,是因為我們相信它帶來的種種好處。
但如果因為堅持母乳把自己搞得很抑鬱,甚至家庭和工作都受到影響,這或許就得不償失了。
母乳喂養能增進母子間的親密交流,但沒有哪個孩子會因為小時候少吃了兩口母乳就不認自己的娘吧?也不會因為這個,身體就比別的孩子差上一大截兒、各方面能力都遠不如別的孩子吧?
我說這些,不是一個失敗者的自我辯護。我也很慚愧,自己做不到自己宣揚的事
我想說的是,還有許多像我這樣母乳喂養困難的媽媽。她們不僅要兼顧工作和家庭,還要面對沒有足夠的母嬰室、公共場合喂奶會被別人議論等阻礙母乳喂養的事。
大家都說母乳好,是「免費」的,但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人真正尊重了媽媽們為之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呢?
我討厭「犧牲」這個詞,它在暗示一切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首先,我是一個人,然後我才是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我有實現生命其他可能性的追求,而且我並不認為,我會因此就成了一個不合格的媽媽。
我希望,我們這些從事健康服務工作的醫務人員,繼續推廣、提倡母乳喂養,為媽媽們創造母乳喂養更好的環境,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我更希望,我們不要忘了撫慰那些哺乳失敗的女性。
你同樣可以是一個好媽媽。
努力過,別灰心,愛自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