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8個月莫名得了「小腦萎縮」,原因竟是奶奶的一個小習慣

娛熱巴| 2017-05-09| 檢舉

寶寶8個月莫名得了「小腦萎縮」,原因竟是奶奶的一個小習慣

大家或許都記得一個童謠吧,歌詞是這樣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聽著是沒什麼事,但是真的是用這歌來對嬰兒的話,那麼後果可不堪設想,如果你還在這樣做的話,那麼趕緊收手吧,沒準就給孩子來個小腦萎縮,還有其他嚴重的後果。

這不,一個小區的曉芳剛生下歡歡,眼看著產假要結束了,經過家人商量決定,就讓奶奶來帶歡歡,剛開始還好,也沒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後來曉芳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都已經8個多月大了,笑都很少笑出聲音,表情也很少,也不哭。

直到奶奶也覺得不對勁,於是就和曉芳帶著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可是醫生診斷的結果讓曉芳直接無法接受,全家也愣了,小孩莫名就得了小腦萎縮,這怎麼可能,最後曉芳了解了奶奶平常照顧歡歡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搖著孩子睡覺,每天都在搖晃,就是因為這個動作,害了自己的孫子。

嬰幼兒很嬌嫩,就這麼一個動作就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大腦還是最為脆弱的地方,腦組織還未發育完全,一點撞擊都不得,都極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家長哄孩子搖太過或導致「搖籃綜合症」

嬰兒搖籃綜合症(英文縮寫SBS),是因為頸部的肌肉脆弱,受到搖晃時大腦會跟著震動,頭蓋骨和大腦之間的靜脈被擠壓,血流受阻,引起「腦輕微震傷綜合症」或顱內出血或硬膜下血腫,嚴重者出現腦水腫、失明甚至死亡。

SBS綜合症多發生於0-3歲的嬰兒,發生後死亡率約25%,救助及時也有半數要留下後遺症,習慣於搖晃嬰兒的有70%是男性。因此家長注意搖晃孩子不能過度,搖時動作放輕,這種危險完全可以避免。

搖晃寶寶的危害多

搖晃寶寶這一動作,在哄寶寶睡覺和跟寶寶玩的時候,都容易出現。你知道嗎?這一搖一晃,其中暗藏著很多的危險的!

頸部易受傷

搖晃寶寶,是很容易損害到他們頸部的肌肉和韌帶的,嚴重的話甚至會扭傷寶寶的頸部。這是因為寶寶的骨骼發育還未成熟,骨質比較柔軟,占體重近一半的頭部,重量全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而寶寶大腦蛛網膜下腔的間隙較大,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難以承受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盪。

造成腦部暫時性充血

寶寶的大腦尚處在發育初期,有的家長把寶寶高高拋起,會使寶寶體內的血液不時地衝擊大腦,這樣會導致腦部暫時性充血。

如果不停地搖晃寶寶,或是將寶寶一次次地拋起來又接住,便容易使寶寶頭顱內的腦組織隨搖晃或高拋的晃動,與較硬的頭顱相撞,從而引起腦損傷。這種情況,寶寶可能出現拒奶、嗜睡或容易惱怒,嚴重者可出現突然昏迷、呼吸困難、噴射性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造成局部性貧血

當被搖晃時,寶寶就像成人在玩高速運轉的遊樂項目,其身體是無法承受巨大的離心力的,血液流向一邊,容易造成局部性貧血,寶寶因此會出現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站立不穩,甚至出現暈厥、嘔吐等症狀。嚴重的,有可能造成寶寶的智力明顯下降、嚴重的運動障礙、失明和大腦實質性的損傷,如腦萎縮、腦軟化、腦囊腫等。

如果發現寶寶出現這些異常狀況,比如精神萎靡、嘔吐、瞳孔擴大、半昏迷、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眼球上出現出血點。要及時送至大型醫院急救,或許可降低傷害程度。

如何更好地哄孩子入睡

1、養成良好的習慣。好多家長認為,孩子哭鬧了就要去抱,其實不然。要遵循哭不要抱,不哭才抱的原則,這樣長久了寶寶才會安靜入睡。

2、訓練睡眠模式。可以從一開始就訓練寶寶的睡眠模式,一旦有睡覺的跡象時,就可以把寶寶放到床上了,在床邊陪到他們睡著。這樣可以培養寶寶自己入睡的好習慣。

3、輕輕安撫他們。陪著寶寶入睡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要讓寶寶先安靜地躺下來,你再陪著睡。有時寶寶睡眠淺,你可以輕輕安撫他。

4、放輕柔的音樂。可以選擇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幫助寶寶睡眠,不要懷疑小寶寶的聽覺能力,他們一生下來就會對聲音有反應,所以讓寶寶聽音樂是一個不錯的哄睡方法。

5、讓寶寶睡在背光的一側。寶寶待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適應了黑黑的睡覺環境。出生以後,有的寶寶會不適應光亮的睡覺環境,所以媽媽可以讓寶寶朝著背光的方向睡,或是為寶寶擋住光源,讓他慢慢適應。

6、給寶寶一個擁抱。媽媽們不要吝嗇你們的擁抱,因為寶寶需要安全感,媽媽的擁抱是安撫孩子情緒的良方。所以,睡前給孩子一個擁抱是個很好的哄睡方法。

當被搖晃時,易受傷。哄寶寶睡覺也是門學問,希望每個寶寶都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993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