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上高中那會兒,班裡有一個女生,長得特別好看,還有一雙大長腿,讓我很羨慕。
但是讓人遺憾的是這個女生走路的時候腿很彎,小腿之間有一個橢圓形的空隙,走路的時候就跟老太太似的。
那個女生應該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她的裙子都是長裙,總是把腿遮完。而且我還聽別人說,她回到宿舍就用繩子把兩條腿綁起來,不過骨骼已經發育完全了,效果也並不明顯。
當時我一直以為是先天遺傳導致的,但現在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我了解到腿彎跟走路時間的早晚有很大關係。
可能有些寶媽會想,這怎麼可能?嚇唬人的吧!那麼我就跟大家說一下,過早學習走路到底會帶來什麼後果。
1、很容易造成O型腿和X型腿
很多媽媽可能不知道,總是認為孩子越早學走路就越好,於是在寶寶只有6、7個月的時候,就讓寶寶學走路。殊不知,這樣不僅會影響腿型的美觀,甚至還可能導致寶寶生長發育滯後。
1歲之前的寶寶,下肢肌肉和維持足弓的小肌肉群還沒有發育完全。而且寶寶腿部比較柔軟,還不能很好的支撐自己身體的全部力量。
如果寶寶過早的學習走路,脊椎和下肢就需要承受更多的負荷,長期如此,可能會讓寶寶的脊柱和下肢變形,對寶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出現「X」型腿、「O」型腿。
2、可能會影響視力
據研究發現,近視眼出現低齡化,跟孩子過早學走路有這密切相關的關係。
因為1歲之前的寶寶,視力發育不完全,也屬於「近視眼」。如果寶寶過早學走路,因為沒辦法看清遠處的事物,孩子的眼睛就會自動調整屈光度和焦距,時間長的話會使眼睛產生疲勞感,視力也會受到影響。
寶寶什麼時候學走路更合適?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是寶寶大概的一個運動發育規律。
雖然不能完全根據這個規律來判斷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但是媽媽們要知道,1歲才是寶寶開始學走路的好時間,我們要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9-10個月時可以適量讓孩子學著扶站,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之內,12個月時可以讓孩子練習下蹲來增加腿部力量,1歲時可以教孩子扶著東西走路,不過時間不宜過長。
你家寶寶是什麼時候學會走路的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