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著寶寶學走路,這樣的錯誤方式,吃力不討好!

棋子傀儡| 2017-04-14| 檢舉

這是我閨蜜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她和我抱怨,

自己老腰都直不起來了,因為兒子剛剛開始有意識要走路,

於是她和她媽媽每天都是彎著腰扶著孩子走路。

孩子開始學步後,就是很多父母腰酸背疼的階段開始,但是,這真的是很大一個誤區!

小D因為早產而大運動延誤一直在紐約進行康復訓練,

康復師再三關照說:

對於沒有運動延誤的孩子,走路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不需要刻意訓練,任何刻意訓練反而有害無利。

剝奪安全意識的建立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學步期孩子,小D那時會扶站很久卻始終不肯邁步。

第一次嘗試那會,她自己會站很久很久,才扶著小心翼翼邁出第一步,

然後又會停下來,觀察好久,繼續再扶著邁出第二步。

這個觀察讓我驚訝於原來這麼小年紀的孩子,安全意識也很強,這似乎是天生的。

後來和小D的運動康復師聊起這件事,

她告訴我, 建立安全意識的第一步就是對身體的察覺。

只有孩子100%對自己的行動負責時,他們才能發展這樣的安全意識。

小D停留很久邁出一步這個過程,就是 她的大腦和身體在對話,

對周圍環境的判斷,對自己身體能力的判斷,這就是安全意識。

而如果當我們發現孩子有了扶站意識後,就馬上彎著腰幫助孩子扶走,

那孩子就缺失了這份覺察,他們是完全依賴我們了,

這會讓身體對於自己平衡感有個錯誤的認知,而大腦也少了學習判斷的過程。

容易拔苗助長

會扶站和邁開第一步,看似特別簡單相似的兩個動作,

其實對於肌肉、關節、平衡協調能力的要求差的不止一點點。

只有孩子是最清楚自己的身體是否真正準備好了。

很多家長一看寶寶會扶站了,馬上就特別「熱心」地牽著寶寶的手幫助走路。

但這樣的「熱心」恰恰是拔苗助長,

很多孩子很可能根本還沒準備好,我們卻人為給了一個不必要的拐杖。

有時拐杖還會培養壞習慣,

有的家長習慣「拎著」孩子雙手走路,

結果即使到了孩子可以獨走時,還是 習慣踮腳走路;

有一部分孩子會因為一直是家長牽著走,而 錯失了學習如何平衡自己,

於是到了會獨走奔跑後,特別特別容易摔倒。

還有的父母牽著時用力過大,嚴重的會導致孩子 上臂脫臼。

而對於父母來說,這樣長期的低頭彎腰, 對於自己的腰部壓力也很大,

長期以往就會出現我閨蜜說的情況,「老腰都快斷了」。

建立心理的依賴性

獨走的意義之所以特別重大,因為獨走是孩子真正邁向獨立的開端。

孩子自己邁出小小的第一步,這在她的性格發展中是里程碑的很大一步。

我到現在還記得小D學會自己獨走後,馬上學會的就是,

如果遇到她不想做的事情,她就會對我擺擺手,「拜拜,媽媽!」

然後自己一個人轉身離我而去(無奈臉~)

這個場景對我觸動特別大,因為這個小不點不再通過哭叫來表達自己的無助,

而是 通過自己的能力,轉身離開,來和我宣示,「自己是個獨立的人,我不再受你支配了」。

這份小倔強其實是很寶貴的,只有當孩子真正覺得

自己是有能力的,她才會有這樣的自信和底氣變得獨立。

一個一直被牽著走的孩子,她的心理其實還是在依賴我們。

粘人的本質就是孩子始終沒有建立起「我自己也可以」的信心。

看到這,很多父母都會說,可是我家孩子牽著走很喜歡啊,不牽還會哭鬧呢!

的確,只要被牽過走路的孩子都是喜歡的。但喜歡並不見得真正對孩子有益,

那對於會扶站卻始終不敢邁出第一步;

或者只肯扶著走,始終不敢放手獨走的孩子,我們該怎麼做呢?

不幫忙、不催促是關鍵,原因之前已經寫了。有了這個心態後,我們還可以做好這一點。

告訴孩子怎樣是安全的

小D剛剛會扶站時,就出現過「啊啊啊~help」這樣的情況。

那時,我們運動康復師就會告訴她,

「你不需要幫忙,你看你自己扶著牆、扶著桌子,就可以走了」,

然後鼓勵孩子自己扶著走。如果一開始孩子不願意,那也沒關係,

只要我們可以持續做到不幫忙,孩子探索的自發願望是最大的動力。

當小D開始獨走了,我也不會去牽她。這勢必導致的結果就是她容易摔。

參考了康復師的思路後,我開始告訴她,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穩了,要摔了,我們可以一屁股坐下來;

我們還可以伸出手扶著」(每次我都會配合動作演示一下)。

這樣的講解在孩子摔了以後繼續重複效果更好。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小D走路時都會自己碎碎念,「慢慢,穩、坐下,安全!」

然後,還可以在 一些小範圍更安全的環境鼓勵孩子嘗試。

其實回看這段過程, 我的不幫忙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學會走路,

更是她自信心的建立,還有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摔倒了再爬起來」的堅韌心。

(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步期難得牽一下也是可以的,

關鍵是心態和思路,大家也別矯枉過正。

等孩子真正學會獨走後,也是可以牽著走的哦)。

小小的走路這件事,背後折射的卻是育兒的大智慧,

放手不代表不管,而是幫助孩子自己學會。

「孩子不需要父母幫他們做很多事,但他們需要父母教會他們如何自己去做」。

ico

ico

ico

ico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749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