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不生病,這三個秘密武器家長一定要掌握!

棋子傀儡| 2017-04-14| 檢舉

寶寶生病是有徵兆的,但大多時候家長疏忽大意了,

或是沒有把疾病的信號放在心上,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為此我今天特意整理了寶寶生病的原因,只要媽媽們平時多多注意用心,

做到以下三點,時時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寶寶生病的發展!

要訣一:三分寒,七分飽

「 欲得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意思是說要確保小兒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

然而,如今的孩子簡直就是被極其豐富的衣食所包圍。

就拿現在這個天氣來說,20多度的天氣,我自己穿件單衣足夠,我也給孩子就穿件單衣。

但我發現很多媽媽生怕孩子凍了,已經2-3件衣服穿上了,有的甚至還給穿上了薄毛衣。

70%以上的小兒疾病都集中於呼吸道與消化道這兩大系統,

原因正是家長對小兒溺愛,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謹遵「三分寒,七分飽」。

要訣二:防「火」

「 小孩子就怕有火,有火才會生病。 」

這裡的「火」,指的就是小孩子容易上的內火。老

「上火」最容易發生在乾燥的秋冬季,每逢換季或者炎熱的夏季也是寶寶「上火」的高發期,

但「火」,並不是一下子著起來的,孩子的內火也不是一下子就積成病的,一般都有徵兆可以發覺。

每天給孩子洗澡時或哄睡覺前注意觀察孩子的幾個關鍵地方:

1、肛門

小孩子的肛門正常時是粉紅色的,腸內有熱時,就會呈現紅色,顏色越深,說明體內火越大。

如果上火了,飲食上,讓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

梨、蘿蔔、蓮藕、 火龍果、番茄、芹菜、百合等都是清火的上品。

熱量高的食物、如炸雞、炸薯條、漢堡、披薩、蛋糕、冰淇淋等一定要禁止!

同時,可以配合推拿的手法,給寶寶清清大腸經。大腸經在食指外側面,從指根推向指尖。

2、眼角

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現,說明孩子有肝火了,這時的孩子往往容易發脾氣,不聽話,睡不好。

這時趕緊給寶寶清肝經300次,清心經300次,如果眼屎特別多,可以再加清天河水300次。

如果寶寶脾氣特別不好,可以加上揉太沖,並推向腳趾尖。

3、舌頭

小孩子的舌頭尖、舌邊若是發紅,加上小便量少,色黃,氣味重說明有心火了。

這時的孩子通常白天特興奮,晚上愛折騰,睡不好覺。

心火最旺一般是夏季,這個時候,新鮮上市的蓮子、百合、苦瓜祛心火效果特別好。

如果心火旺,一定要讓孩子多喝水,或是用清熱的食物榨汁給寶寶喝。

同時搭配清心經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清小腸經300次,一定多給孩子喝水,不能喝飲料替代喝水。

4、嘴角和口氣

有時候孩子口氣很重,而且口角有"白茬兒",如果伴隨唇紅或者舌苔黃膩,這就說明脾胃有熱,寶寶特別容易積食。

這個時候可以尋來柿餅上的柿霜給孩子沖水,或是用生的白芝麻加冰糖沖水給寶寶喝。

如果感覺寶寶積食了,趕緊給寶寶掐四縫10-20遍、揉板門1-2分鐘,運內八卦300次,清胃經300次、清天河水200-300次。

5、大便

每次孩子大便時,家長都可以觀察孩子,是否便得輕鬆,順利,孩子表情如何。

如果孩子很痛苦,很費力才便出來,大便顏色深,乾燥,那就是大便積熱。

要給寶寶清大腸經,如果寶寶便秘,就用便秘的手法,順時針摩腹、揉龜尾、推下七節骨。

如果大便是很粗,顏色黃,表明胃火旺,要多清胃經。

另外,儘量讓孩子脾胃休息一下,少吃一頓飯,給孩子空空胃,或者吃得清淡,都可以消食去火。

6、手心

經常摸摸孩子手心,如果是涼涼的,潮潮的,就可以放心。

如果是幹熱幹熱的,晚上睡覺還不踏實、出汗,那就是有虛火了,到了晚上還有可能會乾咳。

這樣的孩子,體質弱,要用中性的食物,如蘋果、櫻桃、木瓜、石榴等慢慢調理,不能用寒性大的食物,傷著了,反而更難辦。

日常保健中堅持給寶寶捏捏脊,搓搓手腳心,按揉內勞宮穴1-2分鐘,推湧泉穴200-300次,都能滋陰清熱。

7、清熱手法

清大腸經

清心經

清肝經

清天河水

推湧泉穴

捏脊

要訣三:防「濕」 ico

寶寶也有濕氣重的情況,一旦濕氣重,胃口就會變差,還很容易打瞌睡,

如果任由不管,就會出現腸胃不適、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問題。

檢查寶寶濕氣重不重,主要通過以下一些方法:

1、看寶寶精神狀態

濕氣重的人就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一動就感覺特別累,

即使睡了一整天,依然感覺睡不醒,打不起精神來,

如果寶寶睡了一晚上,早上起來還沒精神,那就代表體內有濕了。

2、看寶寶舌苔顏色

如果寶寶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3、看寶寶的食慾

濕氣重的人大多胃口不好、食欲不振。

寶寶如果不願意進食,什麼都不想吃,除了積食,也很可能是有濕氣了。

4、看大便的形狀

正常的大便是黃黃軟軟的「香蕉便」,如果大便不成形,特別粘,容易粘在馬桶上,

一箱水還沖不淨,或是用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淨,就說明體內有濕了。

濕氣並不可怕,只要媽媽注意觀察寶寶日常生活的精神狀態,並加以細緻的呵護,就能把濕氣通通趕走。

1、常通風,多抽濕

霧霾天或是陰雨天,不要讓寶寶長期呆在潮濕的地方,也儘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玩耍。

室內也要保持乾爽,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保持通風,室內多抽濕。

另外,不幹的衣服不要勉強去穿著,要注意幫寶寶保暖,不要受涼。

2、多運動,排濕邪

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運動出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種。

每天都要讓孩子動一動,最好能出汗,對排濕作用特別大還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生濕邪的產生。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

更不能馬上沖頭、淋浴,以免濕氣重新進入寶寶體內。

3、巧喝祛濕湯

經常讓寶寶喝一些祛濕的湯,比如煲湯時加一些薏米、茯苓、淮山藥、扁豆、玉米等都有祛濕的功效,還能健脾。

4、少吃濕氣重的食物

養成寶寶吃粗糧的習慣,一周吃2-3次雜糧飯。

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易生濕的食物:冷的、甜的、油炸的。

相信只要媽媽用心,從日常生活著手,認真觀察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就一定能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ico

ico'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749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