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噁心、嘔吐,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只是普通的腸胃炎,小宸的父母也是這麼認為的,卻沒想到,最終造成孩子長達60厘米的小腸壞死,還出現了休克症狀,隨時有生命危險。
出現休克症狀搶救了近4小時
小宸今年2歲(29個月),平時很活潑,儘管口齒還不是很伶俐,但特別愛說話。
4月1日上午9點左右,小宸突然哭鬧著說肚子痛,還嘔吐不止。小宸的媽媽說:「當時我以為孩子只是吃壞了肚子,沒想到他哭了一天,也吐了一天,後來累了才睡著。」
網絡圖
第二天10點,小宸的狀況依舊不是很好,沒有精神,而且都不說話了,於是小宸媽媽趕緊帶著孩子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餘杭聯盟醫院(餘杭區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英豪發現,小宸的手有些涼,肚子又脹又硬,觸感像木頭的一樣,而且一碰肚子,小宸就會哭鬧起來。經過檢查,小宸診斷為急性瀰漫性腹膜炎,可能存在急性消化道穿孔的情況,於是,張英豪立即給小宸安排住院,進行急診手術。
沒想到,11點左右,小宸突然出現神智淡漠、四肢冰涼、血壓下降、心率上升等休克症狀。「儘管當時孩子還沒有完全陷入昏迷,但是休克的症狀很嚴重。他當時的心率達到了150次/分,收縮壓80mm Hg,舒張壓50mm Hg正常孩子的心率一般也就在80-90次/分,收縮壓為100mm Hg,舒張壓為60mm Hg。」張英豪說。
最後,經過近4個小時的搶救,小宸的血壓、心率才稍有好轉,於是張英豪為其進行急診手術。
長達60厘米的腸管發黑壞死
手術緊張地進行著,但小宸的腹部被打開後,卻是驚呆了在場的醫護人員:只見他右下腹的腸管已經全部發黑、壞死,而腹腔里有很多暗紅色的膿液流出來。
小宸的腸子已發黑壞死
此時,小宸卻再次出現了休克症狀,醫護人員只好一邊迅速搶救,做好輸血、擴容、抗感染等,一邊繼續探查腹腔。
「探查發現,距回盲部不遠處的迴腸,粘連堆疊在一起,並有迴腸從中鑽入,形成了一個腹內疝。」原來,這個腹內疝便是導致小宸出現壞死的原因。
最後,經過2個多小時的手術,小宸的情況終於穩定下來。其壞死的腸管也被切除了,整整有60厘米長。
張英豪告訴記者,小宸之所以出現休克,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導致的,除了腸管壞死出現感染外,還和他前一天一直嘔吐沒有吃東西有關。
那麼,切除60厘米長的腸管,對小宸今後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嗎?張英豪說:「人體內的腸管總長度也就兩三米的樣子,目前看來應該問題不大,如果切除得再長些,可能就會出現斷腸綜合徵,會每天拉稀便,消化不好。」
被切除的小腸
「孩子1日上午剛開始出現腹痛症狀的時候,只是形成了腹內疝,還沒有出現小腸壞死。」他表示,小宸如果再晚來醫院一步,就不僅僅是腸管壞死了,還可能因中毒性休克加重,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死亡。
孩子出現腹痛嘔吐別掉以輕心
「腹內疝是一種少見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僅0.2%-0.9%,兒童發生腹內疝則更為少見。成人出現腹內疝,往往是腹部手術的後遺症,兒童腹內疝主要是由於發育畸形導致的,一般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往往發生在劇烈運動、暴飲暴食之後。」張英豪說。
他表示,腹內疝往往發病急驟、病程進展快、病情險惡,如果延誤治療,可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死亡,比如腹內疝會造成胃腸道梗阻,發生絞窄性腸梗阻,導致發生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腹內疝的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像感冒、腸胃炎等,都可能出現腹痛、嘔吐的情況。儘管出現腹痛和嘔吐,有90%的機率可能是腸胃炎,但我們不能保證剩下的10%是什麼。」張英豪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存在腹痛、噁心、嘔吐的情況,最好立即去醫院就診。
他表示,一旦懷疑孩子患有腹內疝,在排除泌尿系膽繫結石、急性胰腺炎、腹主動脈瘤等疾病後,應進行早期剖腹探查,爭取在腸管壞死前手術復位,儘可能保留腸管,避免嚴重的併發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