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寶寶最常見的病狀,沒有哪個父母敢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從來沒有發過燒。」每當孩子發燒時,看著孩子病怏怏的狀態,當父母的都急得團團轉。
雖然很著急,但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一上來就給孩子打針吃藥,所以,物理退燒往往是大家的首選。多喝水、用毛巾擦身體、敷額頭都是我們常用的物理降溫手段。
物理降溫的時候,有一件事父母們常會做卻不一定正確:用毛巾給孩子敷一敷,降降溫。什麼時候用冷毛巾,什麼時候又該用熱毛巾,這裡面可是大有講究的,用錯了不僅不能降溫,還有可能使體溫升的更高!
首先,我們要知道多少度才算髮燒!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6.5℃,小朋友的體溫通常會高出一些,但若超過37.5℃,我們就可以「懷疑」寶寶發燒了。其中,體溫在38℃以下為低燒,超過38℃就算高燒了!
臨床上所指的體溫超過37.5℃就是「發燒」,通常是指「口溫」。因為可測量體溫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別定義如下:
口溫:37.5℃以上(含)
耳溫:37.5℃以上(含)
腋溫:37℃以上(含)
背溫:36.8℃以上(含)
肛溫:38℃以上(含)
孩子發燒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原因可輕可重,如果沒有伴隨其他症狀,就可能只是體溫控制中樞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發燒以外症狀出現,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視。
為了讓家長在孩子發燒這個問題上不至於手忙腳亂,能正確面對並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專家根據新生兒科和一般兒科做門診統計,將寶寶發燒「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排列,並標示其危險性。
孩子最有可能發燒的原因排行榜
其實,大多數孩子發燒,通過症狀,家長都可以進行初步辨別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找到原因,採取有效的物理退燒方式就能有效降溫。例如,多喝水、使用退燒貼、用毛巾擦拭皮膚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孩子發燒,家長採取物理退燒的方式,到底是該用熱毛巾熱敷退燒呢?還是用冷毛巾冷敷退燒呢?
孩子體溫上升期要用熱毛巾
1、體溫上升期的表現:發現孩子發燒後,每隔15分鐘量一次體溫,如果體溫持續升高,說明孩子正處於「體溫上升期」。
2、那這個時候,家長就千萬不能用冷毛巾去敷了。體表本來就需要熱量,你再用冷毛巾去爭奪熱量,那只能讓中樞神經下達更「嚴厲」的命令,孩子的體溫肯定會升得更高了。
3、所以,孩子處在發燒的體溫上升期的時候,一定要用溫熱的毛巾,給孩子擦擦肚窩、腋下、腿窩這些大血管分布的區域。這樣的話,孩子的體溫可能還會上升,但是不會一下子升得太高而出現高燒,甚至是驚厥、抽風了。
體溫穩定期、下降期可用冷毛巾
1、當孩子的體溫處在穩定期的時候,比如說,發燒在短時間內一直維持在39℃,這說明發燒中樞介質釋放完畢或暫告一段落。
2、這時,家長可以用冷毛巾或者冰袋給孩子敷一敷頭部,或者用冷毛巾擦一擦腋窩、脖子、腿窩等大血管分布的區域。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降溫退燒,也可以避免孩子的體溫再次升高。
3、另外就是體溫下降期,也就是身體慢慢散熱的時期可以用冷毛巾,這段時期的特點是散熱過程占優勢,致熱源在體內的作用逐漸消失或者減弱,產熱開始減少。孩子的體表皮膚血管開始擴張,這時候會大量的出汗。
4、就像小時候我們感冒發燒的時候,長輩們會說「蓋著被子睡一覺,發發汗就好了」,就是這個道理,出汗的時候,大多情況說明發燒在緩解。這個時候用冷毛巾,可以幫助散熱,讓燒退得稍快一些。
體溫穩定期、下降期,不要用藥
有很多媽媽在給孩子物理降溫後,看到孩子燒退下來了,還想給孩子來點退燒藥,想讓孩子一下子恢復健康,這樣心急的心情是需要理解的。
這樣的行為是多此一舉,只要孩子體溫沒有持續升高,就多觀察,謹慎用藥。抗生素藥物退燒是快,如果老想讓孩子迅速恢復,就給他吃藥,這對小孩的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最後提醒家長:體溫上升期用熱毛巾,體溫穩定期、下降期用冷毛巾,這是給孩子物理降溫的智慧,可別用反了哦!
來源:父母在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