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4個月的女寶寶,性子急還脾氣大,稍不順著她就發脾氣抓人,抓不到人就使勁兒咬自己的手,或是拿手邊的東西砸,本人昨天不幸就被自己閨女用衣服撐子砸中了,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像這種情況該怎麼糾正呢?
我家寶寶11個多月了,之前被別的小朋友抓傷過,現在也學會抓人了還會扯別人衣服,有時把別人抓流血了我們做家長的也很尷尬。寶爸說這是孩子自我保護,害怕再被抓所以才這樣。但是他抓不到別人時,生氣發脾氣了還會抓自己啊,這又是為啥?
小寶寶愛抓人 是常有的事,這與稍大一些的孩子所表現出的具有攻擊【性.行.為】的抓人不一樣,更與暴力不相干,
主要的原因是:
(1)探索的一種行為方式
小寶寶懵懂無知,正處於探索世界的階段,他們用感官探索世界,例如:咬一咬,踢一踢,摸一摸……所以「抓」也是嬰兒一種探索行為。
(2)本身的一種無意行為
與那些有意的攻擊【性.行.為】不同的是,小寶寶抓人多是無意的,並不能很好地體會被抓者的感受,只是因為隨著自身生長發育逐漸掌握了抓握的能力,於是在寶寶想要更好地支配手的能力時,就會變為打人、抓人,後者比前者要早發生半個月左右。這種抓主要是抓大人的臉和頭髮,抓頭髮比較多。
(3)自我意識、認生
1歲左右的小寶寶認知能力差,缺少經驗,遇到什麼事情「不知道怎麼辦」,於是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或發洩情緒,這很正常。同時,
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認生階段,能夠區分親密的人與陌生者,肯定會有選擇地要找自己熟悉的人,因為有熟悉的人在身旁,寶寶才會感覺安全。因此寶寶會表現出一些小行為,發洩個小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長如何引導糾正呢?
小寶寶抓人雖不是品行問題,但這不是說不需要引導糾正,因為任其發展下去,形成攻擊性習慣,那可就是不良個性了。但是對小寶寶而言,說教是沒有用的,責備也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要根據寶寶的特點來進行調教,幫助寶寶從懵懂中逐漸體驗到行為的後果,能換位想到對方,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很痛。 比如說:
寶寶抓了家長,家長一定要 誇張地撫摩被抓處,向寶寶表達疼痛的感受。 同理,寶寶抓了別人,也要這樣讓寶寶感受對方的痛苦,讓寶寶給對方去撫摩,道歉。必要時,可以適當讓孩子自己也體驗一下被抓的疼痛,並經常用寶寶自己感受的疼痛來提醒他/她不能抓人。
ico若提醒無效,就要用點「苦肉計」了,讓寶寶吃點苦頭,例如,因為抓人不改,就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沒人喜歡愛抓人的小盆友;或是因為抓人了,就吃不到喜歡吃的東西,因為做錯了事就需要受到懲罰。 家長在使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聯繫到寶寶抓人的行 為,家長一定要堅持對寶寶抓人的行為給以否定的反饋,用不滿意的表情和否定的話語,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行為不受歡迎,而且要讓孩子有深刻印象,才能起抑制作用。
有些家長對於寶寶剛開始抓人,表現出「我孩子真厲害,都會抓人了,以後肯定不會被欺負!」的得意,是 絕對不可取,不能有的
!這會讓寶寶誤以為這是與家長之間的小遊戲,沒有不對,反而後期家長被寶寶抓傷,表現出的躲、迴避、握住寶寶的手等都會讓孩子覺得這是新玩法,反而會越發來勁,表現出抓自己或是咬自己,從而想重新獲得家長的注意力,和自己繼續「遊戲」下去。因此,當寶寶有抓人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及時地引導糾正。
特別強調
如果寶寶性子急,有抓人行為之前就脾氣比較大,只要大人儘量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減少孩子不如意的機會,發生的幾率就會降低。
如果寶寶以前是一個小乖乖,突然表現出抓人的行為,則可能是因為大人最近脾氣不好,不耐心造成的,只要大人及時改正孩子就會得到緩解。
ico
ico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