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媽媽須知,產後護理一定要做的10件事

mimi| 2017-04-08| 檢舉

剖宮產不同於自然分娩,由於手術傷口較大,創面較廣,所以經歷了剖宮產的新媽媽在產後護理及坐月子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會很多。但是剖宮產的新媽媽也不必為此憂心忡忡,只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護理,一樣可以快速恢復。

1、忍住疼痛多翻身

忍住疼痛多翻身,是剖宮產新媽媽盡快排氣、恢復身體的一大秘訣。由於剖宮產手術對腸道的刺激,以及受麻醉藥的影響,新媽媽在產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腸脹氣,會感到腹脹。如果此時在家人的幫助下多做翻身動作,就會使麻痺的腸肌蠕動功能盡快恢復,從而使腸道內的氣體儘早排出,可以解除腹脹,還可避免引起腸粘連。

2、術後6 小時內去枕平臥

產後合理的睡姿,對剖宮產新媽媽的身體恢復非常重要。

剖宮產術後前6 小時:術後回到病房,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6 小時。因為大多數剖宮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頭偏向一側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去枕平臥則可以預防頭痛。

剖宮產6 小時後:6 小時以後,可以墊上枕頭了,並應該鼓勵進行翻身,以變換不同的體位。採取半臥位的姿勢較平臥更有好處,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會覺得舒服一些。

3、密切關注陰 道出血量

家人要給予剖宮產新媽媽更多的關注和照料。由於剖宮產時,子宮出血較多,新媽媽及家屬在手術後24 小時內應密切關注陰 道出血量,如發現超過正常月經量,要及時通知醫生。另外,要預防傷口縫線斷裂,咳嗽、噁心、嘔吐時,應壓住傷口兩側,防止縫線斷裂。

4、傷口保持清潔,防感染

剖宮產2 週之內,新媽媽要避免腹部切口沾濕,全身的清潔宜採用擦浴,在此之後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如果是夏天,要及時擦去身上的汗液。除了拒絕潮濕,保持乾爽之外,新媽媽也要保持所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另外,傷口要勤換藥,保持傷口和周圍清潔乾爽。

5、術後24 小時內要臥床休息

無論局麻或全麻的新媽媽,術後24 小時之內應臥床休息,每隔三四個小時在家人或護理人員的幫助下翻一次身,以免局部壓出褥瘡。放置於傷口的沙袋一定要持續壓迫6 小時,以減少和防止刀口及深層組織滲血。另外,應保持環境安靜、清潔,注意及時更換消毒軟紙。

6、24 小時後下床活動須知

術後2 小時後要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這樣能增強胃腸蠕動,儘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他部位的栓塞。麻醉消失後,上下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動作,拔出尿管後要儘早下床,動作要循序漸進,先在床上坐一會兒,再在床邊坐一會兒,再下床站一會兒,然後再開始溜達。

7、排氣後再進食

剖宮產手術,由於腸管受到刺激而使腸道功能受損,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術後易有腹脹感。剖宮產術後6 小時內應禁食,待術後6 小時後,可以喝一點溫開水,刺激腸道蠕動,等到排氣後,才可進食。剛開始進食的時候,不要吃巧克力、果汁和牛奶等,應選擇流質食物,然後由軟質食物向固體食物漸進。

8、定時查看刀口及惡露

剖宮產術後順利誕下小寶寶,全家欣喜之餘別忘了定時查看新媽媽腹部刀口的敷料有無滲血。手術後應有惡露排出,量與月經量接近或略多,流血過多或者無惡露排出均屬於不正常現象,應及時告知醫生。

9、防止縫線斷裂

剖宮產新媽媽術後要小心再小心,時刻提醒自己傷口還沒有復原。咳嗽、噁心、嘔吐時,家人可幫助新媽媽用手壓住傷口兩側,以免傷口出現意外。另外,家人還要多幫助新媽媽檢查傷口癒合情況,尤其是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貧血患者等。家人還可在媽媽臥床休息時,給媽媽輕輕按摩腹部,這不但能促進腸蠕動恢復,還有利於子宮、陰 道對殘餘積血的排出。

10、拆線後再出院

一般來說剖宮產術後拆線時間根據切口不同而定,如果新媽媽身體沒有異常,橫切口的新媽媽一般術後5 天拆線,縱切口的新媽媽術後7 天拆線。但如果是比較胖的新媽媽,腹壓會比較高,就要延長拆線時間了,具體時間可遵從醫生建議,以免拆線過早,引起傷口裂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698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