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寶寶最全大動作發育表,媽媽們果斷收藏吧!

棋子傀儡| 2017-04-02| 檢舉

一個健康的寶寶並不只是身高體重頭圍的檢查達標,而坐起、爬行、走路,這些「大動作」在寶寶成長發育中都是重要的里程碑。大動作的發育雖然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媽媽在適當的時間用心的「訓練」也是能起到顯著的作用。

粗大運動是指涉及大肌肉群發育的大幅度動作,例如坐、翻身、爬、站、走、蹲、跑、跳等。WHO兒童運動成長標準工具包括坐直、站立(有支撐)、爬行(用手和膝蓋)、行走(有支撐)、站立、行走等六個粗大運動成長里程碑。運動技能的發育有一定的規律,通過各種動作的發育水平,可以檢查出大腦的成熟程度。

接近滿月的寶寶

1、四肢活動不協調,會經常用力舞動手臂或踢腿。

2、趴著的時候,可以稍微抬起頭,將頭從一側轉到另一側。

3、經常握緊拳頭,本能反射地抓住放到手中的物件。

4、可以將手舉到視線範圍內,也可以送到嘴巴里。

5、對突如其來的聲音和移動,四肢會有強烈的反射動作。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們要給寶寶多學習趴的機會,因為嬰兒從出生就可以趴著了。趴的時候讓寶寶前臂彎曲,兩隻小手放在前面,一旦撐不住頭部,可以給頭部一個保護。另外,每天可以做撫觸和被動體操。

滿三個月的寶寶

1、趴著時能抬起頭,還會用前臂支撐身體,挺起胸膛。

2、趴著或仰臥時可以抬腿踢來踢去。

3、扶寶寶坐起來時,他會抬起頭,而且頭不會晃來晃去。

4、兩手可以張開,可以握拳。

5、腳放在堅硬的平面時會向下蹲。

6、會把手放到嘴邊吸吮。

7、會用力擺動身體和雙手,觸摸懸垂的物件並搖晃。

媽媽可以這樣做:

這時候逗寶寶玩時不一定要仰臥在床上,讓寶寶俯臥(趴著),你可以拿一個彩色的並能發聲的玩具在寶寶的頭前部的距離搖響,這時,寶寶會用前臂和肘能支撐頭部和上半身的體重,使胸部抬起,臉正視前方。可以間斷的進行這種訓練,開始一次只練半分鐘,逐漸延長。

滿七個月的寶寶

1、可以從正反兩方向翻身(從俯臥到仰臥,從仰臥到俯臥)。

2、趴著時能用手掌撐起頭部和上身。

3、能用手支撐身體而坐,或不用手支撐也能坐一會兒。

4、當被扶持站立時,寶寶可用腿支撐整個身體重量。

5、伸手抓物件,把物件從一隻手交到另一隻手。

6、會把五隻指頭湊在一起來撿起細小的物件。

7、把玩自己的腳,還會將腳趾放進嘴裡。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這時候可以有目的的訓練寶寶翻身,當寶寶處於覺醒狀態時,可以把寶寶仰臥的放在床上,然後將寶寶的左腿放在右腿上,托住其腰部,逐漸將寶寶推成俯臥姿勢。然後,用一色彩鮮艷的小玩具在寶寶的一側運動,吸引寶寶俯臥片刻,再將其翻回來,玩具放在寶寶身體另一側,同樣方式幫助寶寶翻過身,把玩具作為獎勵,每日數次。

幫寶寶練習坐下來和學習平衡。你可以用手扶住他,用枕頭撐住他的背或者將他放在沙發角上,讓他學習平衡身體。很快他就能學會「三足鼎立」,也就是身體向前傾,用兩隻手臂幫忙平衡上半身,當然練習平衡時候,可用在他面前擺一些鮮艷、有趣的玩具,讓他有東西可以看。

滿十二個月的寶寶

1、不用協助就能自行坐好。

2、能坐穩在地上,並自如地轉動身體,拾取兩旁的物件。

3、能轉換姿勢,從坐著到爬行或趴著 。

4、以肚皮貼地、手臂撐起、兩腿蹬的方式向前爬行,有些孩子則用臀部在地上蹭行(即坐在地上用臀部移動身體) 。

5、會扶著家具自行站起來及步行。

6、扶著家具能站立良久,有時或可獨自站穩片刻。

7、由成人牽著手走路,有時可獨自走幾步。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們可以在地上鋪上墊子,鼓勵寶寶四處活動。鼓勵孩子學爬的時候,試著在他差一點點就可以夠到的地方放一些有趣的物體。當他的靈活性加強以後,用枕頭、箱子和沙發靠墊做一些小障礙物的爬行路線。

1—2歲的孩子

1、自己走路,且平穩。

2、除了快步行外,還開始跑。

3、踮著腳站。

4、會蹲下來撿起地上的物件而不會跌倒。

5、拿或拖拉著玩具走路。

6、不用幫助,就可以在家具上爬上爬下。

7、會扶著欄杆上下樓梯。

8、會踢球。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們可以多讓孩子跑跑跳跳、玩滑梯、鞦韆等戶外遊戲鍛鍊體能。各種大小的球兒,給孩子踢和拋。

2—3歲的孩子

1、走路已接近成人姿勢,腳跟先於腳尖著地。可以倒退著走,可以轉大彎。走的時候還可以做其他事情,比如用手、講話、或者到處觀望。

2、跑的非常流暢也更協調,還學會踢球,改變球的行進方向。

3、能雙腳離地跳起和攀爬。

4、能自行上落樓梯。

5、會踏三輪車。

媽媽可以這樣做:

不用費心去幫助孩子發展運動技能,他可以自行解決。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被背著走,喜歡在墊子上打滾,喜歡滑卻不太陡的滑梯,喜歡爬離地不高的平衡木。家長們只需要每天固定的時間讓他出去跑跳就可以啦。

崔玉濤談生長關於大動作發育

問: 三個多月的嬰兒豎抱的時候頭總是往後仰正常嗎?其他沒有異常的玩的時候也挺開心

答:豎抱孩子時出現後仰現象,說明孩子的頸部肌肉發育還不能承受豎立的頭。遇到這種情況,停止豎抱。讓孩子儘可能多趴在床上。通過抬頭逐漸鍛鍊孩子的頸背部肌肉。只有頸背部肌肉「結實」了,豎抱時才可能承受頭部。

問:很多家長問何時讓孩子「學」站?

答:首先明確,「坐、站、走「等都不是學出來的,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的事。過早幫孩子「學」坐、站、走,會對脊柱、下肢造成沒必要的損傷。有些羅圈腿就是過早站立所致。家長千萬不要主動扶著孩子學站、坐、走;不要互相攀比。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發育歷程。

問:何為"會"坐、站、走呢?

答:會坐指的是獨立坐在床面並能平衡自身晃動,滿9個月能完成即可;會站的前提是雙側腳跟在站時能輕鬆著地,並能平衡身體自主的晃動,一歲半之前會站即正常;會走是在站的基礎上完成自身的位移,而不跌倒,2歲完成即可。千萬不要為了家長的自尊,拔苗助長。

孩子是否可以站立,除了與孩子是否有站立的意識和能力外,還要注意孩子站立時的姿勢。如果腳掌能輕鬆著地,同時又能自己扶著物體站立,才能鼓勵他練習站立。一般在10個月後才會有這樣的能力。如果腳尖站立,對腳弓的發育非常不利,形成習慣會影響走路的姿勢。

寶寶大動作發育過程的幾點提醒

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媽媽不要太過於追求早,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寶寶比別人的寶寶慢一點就過分擔心,只要在生長曲線範圍內的都不用過於擔心。

不要強迫寶寶做任何的動作,媽媽可以採用逗引的方式讓寶寶自發的進行某些動作,但不要人為的干預,迫使寶寶身體做出某些動作。

在寶寶學習走路的過程中儘量不要使用學步車,這樣會影響寶寶腿部的發育並且會造成一些意外的傷害。(可以使用手扶式的學步推車)

請給寶寶多一點的耐心,要相信自己的寶寶可以做到最好。如果寶寶的大動作發育與參考時間差距較大,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全面的評估,爭取早期干預。

來源:圖片來源網絡,搜狐母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642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