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讓寶寶【吃】這件事,爸爸媽媽特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總是有著謎一般的執著。以至於經常能聽到家長抱怨,說「這孩子真是越大越難帶,小的時候多好,一哭一鬧只要給口奶吃立馬就安生了,現在大了是飯也不好好吃了,奶也不好好喝了,真是能把人氣死……」
很多家長都認為,能吃是福!寶寶願意吃就是好!吃得多就是乖!是吃得越多就代表越健康!寶寶越胖就越招人疼愛……
停
那各位有沒有想過,寶寶不願配合你們好好吃奶/吃飯,又是為什麼?ico
的確,寶寶小的時候呢,只要哭了鬧了,一頓奶就能立馬解決,覺得這就是孩子餓了的信號。但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的。
吮吸,對寶寶來說是與生俱來的,這是一種心理安慰,能給寶寶帶來安全感,所以哭鬧時給奶就吃,並不代表一定是餓了,也可能是尿了、睏了、無聊了
或不舒服了等等……家長更應該搞清楚寶寶為什麼會哭,而不是一哭就喂。否則,長此以往只會導致過度餵養!
隨著寶寶成長發育,除了餵奶寶寶開始嘗試吃飯,一天下來又是米粉、粥,又是水果、蔬菜,又是餅乾、饅頭,不停地塞給寶寶吃。到了飯點時,只要寶寶不願吃就又抱怨孩子難帶,不聽話。可事實是寶寶根本就沒消化完好不好?肚子不餓行不行?沒有胃口中不中?
寶寶其實是能好好吃奶、吃飯的,只是因為你們的餵養方式出了錯,就反過來埋怨寶寶不配合。請問這到底是誰的錯?
當然你會說「讓寶寶多吃一點有什麼不好,難道讓寶寶多吃點、喝點還是我的錯?」 錯大了!
填鴨式餵養就是在傷害寶寶
為什麼小康君這麼說?先看看過度餵養會對寶寶造成哪些危害,你就明白了
具體危害如下:
(1)導致吐奶、噴奶
如果寶寶吃得太飽,胃容量超過最大負荷,就很容易出現嘔吐的情況。如果家長壓迫得太嚴重,寶寶甚至就不只是吐奶,而是噴奶了。要知道腸胃也是會造反的好不啦~
(2) 導致便秘、腹瀉
寶寶如果吃得太飽,超出了自身的消化能力,就會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問題,久而久之變成厭食。
(3) 影響身高
人在饑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刺激骨骼生長。反之,吃得越多隻會讓寶寶越來越胖,並非吃得多就能長得高。所以,家長不要把寶寶喂得太飽,這會阻止饑狀態下生長激素分泌。
ico有句老話說得好:「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是有道理的!可別到了養育自家孩子時就忘了。
(4) 傷害智力
寶寶如果吃得太飽,會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因為,為了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就會因而暫時缺血。 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大腦中主管胃腸消化的區域興奮時間過多,就會引起語言、思維、記憶、想像等大腦智能區域的抑制,導致大腦智力發育受到影響。
(5)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很多家長說「寶寶吃飯含在嘴裡不咽,是為什麼?」含飯的很大原因,多是家長強迫餵食造成的。正是因為不餓,不想吃,所以就會一直含在嘴裡,長久如此,還很容易導致蛀牙!
(6)易肥胖
過度餵養的寶寶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刺激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細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細胞增多,從而導致肥胖。而肥胖就會導致寶寶動作笨拙,不愛運動,該爬不爬,該站不站,而且運動能力減弱體能消耗過少,同時餵養量沒有減少的話,就會惡性循環,越來越胖,越來越懶。
所以,請不要再「填鴨式餵養」了,把吃飯的權利還給寶寶吧,孩子知道自己需要多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6304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