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回家陪小侄子玩了一天,發現現在的寶寶都好聰明的。
雖然小侄子才三個月,不會說話,
但是他會通過自己的動作來告訴媽媽渴了,
讓自己避免在大風的季節裡承受乾渴之苦。
不過這需要要家長認真觀察、分析,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特別是天氣乾燥的春季,識別寶寶身體缺水的信號尤為重要。
可是哪些動作是說明寶寶缺水了?具體該怎麼做呢?
1、前囟或眼窩凹陷
如果發現寶寶前囟或眼窩與正常相比稍有所凹陷,
還有就是寶寶哭鬧的眼淚相對減少或沒有眼淚,
這是表明寶寶處於急性缺水的狀態,需要家長趕緊給寶寶喂水。
2、皮膚出現白痕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皮膚上出現白屑,
者用指甲在寶寶的皮膚上輕輕化,現出現一道白色的劃痕,
這也說明寶寶是缺水了,而且是長期處於缺水的表現。
3、 舔嘴唇
成人口渴的時候,嘴唇會幹會不自覺的舔。
其實寶寶也是,當他感覺口渴的時候也會去舔嘴唇,
有些寶寶看到水還會有高興的表情,
這些小動作都是在告訴家長他已經感到口渴了,需要補充水分了。
4、食慾下降
當寶寶身體缺水時,食慾也會隨著下降,
這是因為體內水量不足,腸胃的消化功能受到抑制,從而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
進而導致寶寶食慾減弱、不愛吃飯。
所以,當家長們觀察到寶寶食慾減弱時,也應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5、有眼屎
寶寶眼睛乾澀、有眼屎,也是身體缺水的重要信號之一。
正常情況下,寶寶身體不缺水的時候,眼睛是非常清澈明亮的,
而當寶寶的眼睛看起來十分乾澀,並且伴有眼屎,
就說明孩子身體缺水了,家長要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6、排尿次數減少
當身體缺少水分的時候,身體就會自動調節,
主要表現為尿液減少,如果發現寶寶排尿的次數
明顯少於平常的次數,就表明寶寶身體已經缺水了。
不同時期寶寶的補水量不同
6個月以內的寶寶因為有奶水的補充,在兩頓奶之間加入10—20毫升水就夠了。
不過具體的量還是要依照寶寶的實際情況而定。
6個月—1歲的寶寶活動量更大,需水量也更多,
應該讓寶寶每天至少喝三次水,
每次水量在100~200毫升左右,天氣乾燥及夏天時還要相應增加。
過了1歲之後寶寶每天的水量就應在500毫升以上。
寶寶喝水時注意應分次喝水、每次量不在多,每日總量達標即可。
而最適合寶寶的飲料還是白開水,因為其他碳酸飲料或是果味飲料好喝是好喝,
但含有很多的糖分,對寶寶而言是沒有益處的。
ico
ico
ico
ico
ico
ico
ico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