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隔代「傷害式」育兒習慣!

現在不少年輕家長都是讓他們的爸爸媽媽幫忙帶孩子,因為要上班賺錢,因為自己經驗不足,因為自己沒有時間......

首先,我們得感謝爸爸媽媽不辭辛苦的幫忙照顧孩子,不過兩代人之間育兒觀念畢竟不一樣,我們需要與他們溝通,那些不好的教育方法,我們還是應該注意,儘早糾正:

一、吃飯時不讓孩子好好咀嚼

寶寶吃飯的時候,他們用小小的牙齒咀嚼,咀嚼後,唾液和食物混合,這樣的混合物通過牙齒的充分磨碎後,一起進入他們的胃。有了大量唾液攪拌在食物里的食物團又和寶寶胃裡的胃酸一起反應,然後再進入下一步工作。老人為了讓寶寶儘快吃完飯,經常會把食物泡軟,或者一口水一口飯。其實這樣並不利於孩子消化食物。表面看來,寶寶吃得很快,實際上,食物沒有充分粉碎直接進入寶寶胃裡,沒有唾液的參與,只靠胃液,很難消化。

二、過度保護,破壞孩子的直覺

寶寶坐在凳子上時,老人們會經常把手放在寶寶背後,防止他摔倒,但是這樣不利於孩子生成直覺以及習慣。要是哪天恰巧你的手不在背後了,寶寶還是會往後仰過去,因為他一直習慣了後面有手。寶凳子後面是空的,如果寶寶從開始就知道這一點,他是不會往後仰的,因為他知道後面是空的。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失去直覺,永遠只能活在長輩的庇佑下。

三、給孩子穿的太多

其實寶寶熱比寶寶冷更危險的。90%的寶寶出現流鼻涕、打噴嚏、感冒發燒等症狀都是因為穿太多了,出汗了,他運動之前,你沒給他退一件衣服,所以出汗了。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所以熱樂也只會苦惱,出汗時毛孔是張開的,我們沒給孩子及時換一件乾爽的衣服,那麼只要有一點點風就會讓寶寶生病。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不要熱到寶寶,別讓寶寶受熱的折磨!

四、不停喂孩子吃東西

長輩總是不經意地喂孩子吃東西喝東西,然而孩子是不知飽的,往往很容易吃撐,寶寶的胃是需要休息的,每天起碼碼要2~3小時處於空腹的狀態,讓之前的食物有足夠時間消化,給胃騰出時間。但是,飯還是要按時按頓吃的,奶也是。這樣有助於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

五、總是打擾孩子,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人類良好的品德和習慣,是與生俱來的,比如寶寶的關注力!寶寶的自食其力!寶寶的很多很多。

六、影響媽媽的教育權威

也許很多人沒有去過其它國家,也許經常去,但都是10天一周的走馬觀花看個風景,也許沒有機會接觸歐洲的真正的百姓社會,當然也許你們有在歐洲住了5年的8年的,卻不一定接觸到有寶寶的家庭。這樣吧,咱們回憶一下,美國的電視劇和電影看的比較多吧?請回憶,再任何一個電視情節中,小孩都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的,即使情節中有爺爺奶奶,也是偶爾的陪著玩一玩,絕對不是影響小孩的主導力量!

七、總是跟孩子說「不能」

為了不讓孩子弄亂房間、胡亂買東西、隨便動東西,經常對寶寶一天到晚的說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這句話說多了,會影響孩子的主動性,會讓他將來變成一個畏手畏腳的人。

其實長輩們可以採取這些方法:你不想讓他動的東西,可以放在他根本拿不到的地方;你不想讓他把玩具這樣玩那樣玩,就不要理會他,其實他完全可以自己玩的。

八、經常抱著孩子

長輩心疼孩子,喜歡孩子,所以經常抱著他;遇到孩子發脾氣或者撒嬌,也抱著他。想要自己的寶寶吃的好,睡的香,鍛鍊身體是相當相當必須的!對寶寶來講,讓他們更多的用雙腿,走走,跑跑,爬爬,寶寶會到點時更加愛吃飯,睡眠質量會更好!

另外,當孩子哭鬧時不要隨便就抱,這會讓他有依賴心理,很容易讓他形成「我想要的一切,大人們都會滿足我」之類的想法。

九、對待寶寶的態度不禮貌

以禮相待,互相尊重也適用於長輩和孩子之間,有的老人叫寶寶,總讓人覺得他是在叫一隻狗都不如的小畜生,類似:「來呀,XX!過來!」或者發出一些喚狗喚貓才有的聲音。寶寶雖然小,但是其實他們是獨立的男人和女人,有他們的自尊心和面子。女寶寶會愛美愛漂亮,男寶寶會好強好勝,男寶寶會愛護女寶寶,這些種種其實都和成年人是一樣的。

十、當眾打罵孩子

寶們都不想讓自己愛的爸爸媽媽失望。他們會很快意識到這個事情是不對的,他們做錯了,讓媽媽失望了。更加的不要當著其它人的面,甚至在大街上,訓斥他甚至打他,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他們都有強大但是卻很脆弱的自尊心。別為一點小事,讓他們臉面掃地,他們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可能會放棄自己,可能他們會就此告訴自己,他們是個壞孩子!

十一、總是夸孩子聰明

這個是咱全國老百姓的育兒失誤。雖然這是個褒義詞,誇誇自己的寶寶,情不自禁;誇誇別的寶寶,別人的家長會聽著滿開心的。但是聰明是個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個天才的單詞!是表示當別人努力的時候,你可以不用,因為你聰明。

史上天才有,太少太少了,做任何事情需要努力,需要學習,而當你一遍一遍的誇獎寶寶聰明,就很容易讓寶寶混淆,誤以為著在未來的日子和人生里,他就是可以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和天才一樣的成就。然而,若孩子這不是天才,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十二、不讓孩子幫忙

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姥姥想把報紙摞整齊,寶寶看到了,跑上前去,「幫忙」姥姥摞報紙,姥姥一見,動作及其快的把寶寶抱走,然後繼續回去摞報紙嘴裡還念著:「我的祖宗來,等我把報紙弄好了再跟你玩哈,你可別在這裡給我搗亂!」 而姥爺在給大貓咪整理貓糧的時候,寶寶又看到了,跑上去「幫忙」弄貓糧,姥爺看到了,嚇的噓哈的把寶寶趕緊挪開了,嘴裡也念:「這個可不能動哈,姥爺給貓咪弄貓糧哈,弄完和你玩哈!」看的老人說這樣的話的次數多了,我看在眼裡,遺憾在心啊。

相信我!寶寶真的不是要搗亂,他心裡真的是要幫忙的!特別當你在做什麼,他就會過來「摻和」時,這時請別把寶寶的好心給泯滅了,他是想幫忙。

長輩們會用老一套的方法育兒,並且不屑年輕一輩所謂的科學育兒,所以我們需要溝通,而且是多次溝通。

面對一大堆的育兒經,應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不會讓孩子活在跨時代的育兒經驗中。

另外,我們與長輩溝通育兒方法時,應儘量語氣平和,不要讓他們覺得被嫌棄被討厭,畢竟我們需要長輩的幫忙,孩子也需要長輩的愛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603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