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種非學不可的急救術
嬰幼兒的意外發生總是來得又急又突然,黃金救援時間可說非常短暫,有時不一定能等到救護車,因此,家長務必要學會基本的急救術,包括哈姆立克法、心肺復甦術和燒燙傷的處理。
發生燒燙傷時,大部分家長都會知道實施「沖脫泡蓋送」的步驟,但對於寶寶突然失去意識,當下很難判斷到底該做哈姆立克法或心肺復甦術的急救,畢竟發生窒息狀況的原因很多,像是嬰兒猝死症候群、先天性疾病、癲癇都可能造成突然停止呼吸,誤食小物件、溢奶等也會導致上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爸媽應特別留意。基本上,假如孩子尚有呼吸,應該平緩移動且使其側躺,讓舌頭不會阻塞呼吸,保持呼吸道順暢,並且觀察呼吸狀況和臉色、嘴唇是否發黑現象,判斷有無窒息狀況。反之,若孩子已無意識,就要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但若孩子尚有意識,只是呼吸道完全阻塞,則施以哈姆立克法。
由於1歲以下的嬰兒身軀可能比成人手掌小,加上還不會站立,因此,無論是實施心肺復甦術或哈姆立克法,都和1歲以上的幼兒略有不同。
1心肺復甦術(CPR)
發現寶寶被異物噎到、溺水(休克)或呼吸衰竭、猝死,在發生意外時,要當機立斷,把握黃金時間,施行急救術。為了增加救命的成功機率,2010年美國心臟學會已將過去的「ABC」急救步驟更改成「CAB」,完整步驟稱為叫叫CAB(查看意識與呼吸請求支援胸外心臟按壓暢通呼吸道人工呼吸)。
1歲以下
1歲以下的嬰兒由於體型較小,會使用胸戳法,急救步驟應重複交替,胸部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持續到寶寶會動或醫療救護人員到達為止。
Step1:輕拍、呼叫寶寶,確認有無反應及呼吸心跳。
Step2:尋求他人協助或撥打119,若獨自一人,先做2分鐘CPR再打119。
Step3:先用食中指或雙拇指按壓胸部兩乳. 頭連線中央之下方,用力下壓胸廓約4公分,每分鐘100~120次快速壓,確保每次按壓後完全回彈,過程中盡量避免中斷,且時間不得超過10秒。
Step4:以壓額提下巴法之方式,打開呼吸道。
Step5:口對口(捏住鼻子)或口對口鼻吹氣做人工呼吸,吹兩口氣,且每口氣約1秒鐘,可見胸部起伏。
1歲以上
與1歲以下的嬰兒之實施方法大略相同,但著重於胸部按壓的部分。
Step1、Step2:同上述。
Step3:單首長或雙手掌按壓胸部兩乳. 頭連線中央,用力下壓胸廓約5公分,每分鐘100~120次快速壓,確保每次按壓後完全回彈,盡量避免中斷,且時間以不超過10秒。
Step4、Step5:同上述。

2哈姆立克法
基本上,呼吸道若無完全阻塞,只需鼓勵寶寶用力咳嗽,不要拍背或干擾,保持觀察即可。若寶寶無法自己咳嗽、發不出聲音、不能呼吸或臉部發紫,代表他的呼吸道完全阻塞,就必須使用哈姆立克法,執行方式是拍背壓胸法,重複動作直到異物排出,提醒切勿試圖盲目掏出異物,應於目視下移除異物。
1歲以下
1歲以下的寶寶通常頭頸尚未發展成熟,可能還不會站立,建議使用拍背壓胸法。
Step1:將寶寶面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一手托住固定寶寶的頭頸,維持頭低腳高的傾斜姿勢。
Step2:另一手掌跟拍打背部兩肩胛骨之間,連續拍5次。
Step3:若上述方法無效,小心將寶寶翻轉,使面朝上,一手固定寶寶的頭部與頸背,維持頭低腳高的傾斜姿勢。
Step4:用食、中、無名三指置於胸骨下段,連續按壓5次。
1歲以上
1歲以上的孩子通常頭頸發展越趨成熟,下肢也較有力氣,可以站立,使用腹部壓迫法。不過,仍須視孩童能否站立或已經倒下兩種狀況處理。
█孩童可以站立
Step1:從背部環抱,一手握拳,虎口向內置於肚臍下方,另一手抱住拳頭且握緊。
Step2:兩手快速向上內連續擠壓5次。
█孩童已經倒下
Step1:使孩子仰臥,跨坐大腿,兩手十指互扣並翹起。
Step2:掌根置於肚臍上方與心窩中線,快速向下並往前推壓5次。
3燙傷急救法
當孩童發生燒燙傷時,應立即去除傷害源,遵循沖、脫、泡、蓋、送的步驟順序給予急救。
Step1:沖》以流動的自來水沖15~30分鐘,盡快讓皮膚表面溫度下降,減少繼續傷害。
Step2:脫》充分泡濕後,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剪刀剪開衣服。若皮膚黏於衣物上,不要貿然撕開,應留到醫院處理;避免將傷口水泡弄破,減少感染機會。若有手錶、手環等要趕快脫下,避免肢體腫脹後影響循環。
Step3:泡》繼續浸泡於冷水中30分鐘,能夠減輕疼痛,若燙傷面積過大或年齡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避免體溫下降。
Step4:蓋》用清潔乾淨的紗布或衣物覆蓋,勿在傷口處任意塗抹外用草藥或牙膏、醬油等偏方,對傷口復原並無實質幫助,反而可能增加醫院處理傷口的困難,提高感染率。
Step5:送》初步處理後即可送往鄰近的醫院進一步處置,視嚴重程度決定是否清創、住院治療或轉送燒燙傷中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