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過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
「蘇菲長頸鹿發黴」事件嗎?
大寫的噁心!
完全不敢相信
寶寶入口的物品怎麼可以 那麼髒!
事件回顧:
一位牙醫媽媽偶然聞到她家蘇菲長頸鹿咬膠發出的怪味, 於是好奇的將其「解剖」, 結果沒想到 這只5000萬寶寶都在用的嬰兒牙膠肚子裡,竟然布滿了黑色的黴菌
之後又陸續有人剖開他們的蘇菲長頸鹿, 並聲明是嚴格按要求擦拭清潔,並沒有浸泡或是沖洗。但 結果大部分的長頸鹿肚子裡也 都出現了大面積的黴菌。
後來,網上開始掀起一股「曬發黴的寶寶物品」風潮, 陸續有人發出了包括 寶寶的吸管杯~鴨嘴杯~牙咬膠~浴室玩具的照片。想著 這些整天拿在寶寶手中,咬在嘴裡的東西,「肚子」裡竟然都是斑斑點點的黑色黴菌,我晚飯都吃不下了!
一個比一個噁心!一個比一個髒!
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寶寶用品 1、吸管杯
很多吸管杯下方的吸管是可以拔下來清洗的,但上面連在杯蓋上的部分就很難徹底清潔,變成黴菌滋生的「福地」
我家寶寶的吸管保溫杯,過年時天天用,結果裡面的剩的水忘記倒了,今天我一打開嚇了一跳! 裡面固定的塑料閥裡 竟然厚厚一層黴菌!啥也不想說了,換新的吧!
2、鴨嘴杯
很多寶媽在寶寶反復發燒、腹痛、嘔吐,卻找不到原因後,發現原來是鴨嘴杯惹的禍!鴨嘴杯最容易滋生黴菌的部位是防漏閥,這裡無法拆卸,只能用工具撬開這裡,才會發現裡面觸目驚心的黴菌
這種結構的杯子也非常最可怕
3、浴室玩具
浴室玩具長時間浸泡在洗澡水中,洗完澡也會被放置在浴室這種潮濕的環境中陰乾,這種帶響鼻兒(一捏就會響)的泡澡神器,密閉性不佳,又很難徹底弄幹裡面的水分,結果就是這樣的。
(最後一隻小黃鴨是我家的,這邊相對乾燥,裡面沒有明顯的水分,但那層黴菌還是能清晰看到的)
4、口水巾
每個寶寶都用 口水巾,而且如果 不太濕的話也不會 經常換,然而沾滿口水、食物殘渣的口水巾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也會變成細菌黴菌的滋生地。你還會拿口水巾直接擦寶寶的小嘴嗎?
5、枕芯
雖然我們不建議兩歲內的寶寶用枕頭,但還是有很多老人會給寶寶做蕎麥皮、小米或是決明子的小枕頭,「幫助」寶寶睡頭型。小寶寶本來就愛出汗+再吐個奶+流些口水+
頭髮上的灰塵什麼的,只注重枕巾、枕套的清潔,卻忽略了最容易滋生黴菌的枕芯,很容易引起寶寶咳嗽、哮喘!
6、加濕器
崔玉濤醫生在節目中曾多次提到家中使用加濕器,也同樣會有黴菌、細菌的困擾。加濕器中每天都會殘存一些水分,這些水被叫做「死水」,死水中就會有大量黴菌增殖。再加上過濾網沒能勤洗勤換,加濕器就徹底變成了「播菌器」!
7、水果咬咬樂
我也給寶寶買過一個咬咬樂,左圖同款。不僅流了一身的果汁,那些陷入小網洞裡的果纖維,我足足洗了一個小時,與塑料相連的部分還沒能徹底清潔乾淨。難清潔,就必定會給黴菌、細菌留下可乘之機。
如何避免黴菌的侵害 1.、一定要徹底晾乾
每次清潔後,一定要立刻烘乾或暴曬晾乾,避免有水分殘留,給黴菌繁殖提供機會
2.、兩個月換一次
經常被寶寶放在嘴裡的玩具、吸管杯、鴨嘴杯要定期更換,最長使用時間不能超過半年
3.、選擇結構簡單,沒有死角的
無論是水杯還是玩具,儘量挑選 結構簡單的, 零部件都可以打開的,避免密閉死角,最好關鍵部件是透明的,這樣可以及時發現黴變
4、定期用高溫模式清潔
寶寶的物品儘量做到每天清水清潔,每週用高溫模式徹底清潔,對於年齡小的寶寶,儘量避免消毒液的使用,如果消毒液沒有清洗乾淨,寶寶吃進嘴裡更危險
黴菌藏得深,危害大
橡膠質地、空心構造、有孔洞不密封、接觸水,這些條件都形成了滋生黴菌的幾大要素。
黴菌的危害
1、 黴菌會增加 腸胃感染的幾率,如果寶寶不小心吃到了黴菌,可能會引起腹瀉、嘔吐等狀況。
2、 寶寶的免疫力比較差,2歲前的小寶寶接觸黴菌,最 容易患哮喘,或增加患哮喘的機率。
3、 黴菌是室內主要的過敏原之一,如果寶寶長期接觸有黴菌的玩具,吸入黴菌, 影響呼吸系統,導致一些免疫力低的寶寶出現頭疼、發燒、過敏、發炎等症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