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放學回家後,為什麼總喊「餓」

醉小飛| 2017-03-06| 檢舉

為什麼孩子幼兒園放學回家經常喊「餓」?很多家長說:我家寶寶從上幼兒園後,放學回家就喊「餓」回家第一件事情就翻冰箱,水果、零食全部吃光!

也有家長說:幼兒園倒是每天都有食譜,可是到底吃啥樣我們也看不到啊!我每天都問老師孩子的吃飯情況,老師都說吃的很好,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總結如下原因:

1、新入園的孩子尤其容易「餓」

首先,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在新的環境中,面對新的老師和不熟悉的小朋友,常會感到不安和緊張,有些幼兒的不安和緊張會表現得很強烈。

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兒的食慾。幼兒在進餐時表現出心神不定,進食量減少。老師問孩子還要不要添飯時,孩子會說已經吃飽了,當孩子離開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回到家裡時,緊張和不安消除,食慾也隨之產生,這時孩子感覺到饑餓是正常的。

2、幼兒園的飲食結構和幼兒家中的飲食結構有一定的不同,幼兒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

同時,幼兒在家中經常是成人喂,幼兒被動地吃;而幼兒園就需要自己吃,餵養方式的不同導致幼兒「不願吃」。當然,也有些孩子在家裡本來就有偏食的習慣,我園會根據幼兒吃飯情況,對不會自己吃的孩子進行餵食,或多次提醒孩子添飯。

3.幼兒園活動量大

4.「大鍋飯」不比家中飲食精細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晚餐該如何安排呢?俗話說:「晚餐要吃少。」但這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的孩子來說,是不對的。「因為晚餐距離明天的早上相隔10小時左右,雖然說睡眠時無須補充食物,但孩子的生長發育卻一刻也不會停止,夜間也是一樣,仍需一定的營養物質。」可見,孩子的晚餐不僅不能少吃,還應吃飽吃好。

對孩子的晚餐安排,首先要考慮的是熱量,即晚餐熱量應高些,約占全天熱量的40%為宜,少食高脂類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提高晚餐質量可有效地改善人的營養狀況。因此,身體較瘦弱的孩子,家長更應重視孩子的晚餐,利用改善晚餐質量來提高孩子的體質。相反,若孩子體重已經超重甚至發胖,則應堅持「晚餐吃少」的原則。一般來說,晚餐熱量為全天進食熱量的25%—30%為宜,但這個「少」指的是熱量要少,而不是減少數量,因為數量少了,孩子吃不飽,還會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

如果孩子晚上還喊餓,可以適當在睡前1小時(即夜宵),增加1—2次加餐。加餐的食物要有營養,比如牛奶、麵包、少許的堅果(花生、核桃等)、水果等,避免給孩子一些太肥膩的食物或那些含鹽含糖較多的零食。

1、給孩子一個時間限制,若吃不完,便不動聲色地將食物拿開。在此基礎上,定時定量讓孩子進食,以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2、控制餐間零食。當孩子在非正常進餐時間喊餓時,不要隨便給零食吃,可適當吃些水果。

3、用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吸引孩子。注意食物搭配,色彩豐富,保證其新鮮和多樣化。

4、選擇一些圖案生動、大小適宜,適合幼兒抓握的餐具。這些輔助材料亦是刺激兒童食慾的方式之一。

5、適當增加孩子的活動量。為其多安排一些戶外活動,這樣可以促進兒童的新陳代謝,加快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6、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地看電視、玩遊戲機。

7、為孩子創造一個愉快融洽的進餐氣氛,儘量營造出安靜舒適的環境以保持孩子精神放鬆。切勿在飯桌上訓斥甚至體罰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更不要逼迫孩子吃飯,應採取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

在孩子入園前,家長一方面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自己吃,願意吃;另一方面對於幼兒要做好入園的心理準備,減少幼兒入園後的不適。對於幼兒入園出現的飲食上的波動,家長不必太著急,回家後可以適當給孩子再添加些食物,並和老師進行及時溝通,瞭解幼兒飲食波動的真正原因,從而採取正確的對策,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396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