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3大方法專治電子產品成癮!

快樂寶寶| 2017-03-01| 檢舉

電子媒體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們獲取各類諮詢的重要渠道。有的家長把電子產品當做「保姆」、哄娃神器,忙的時候,就給孩子一部手機,他能安安靜靜的玩上大半天。

可這也造成了很多孩子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經常向父母索要,大人不同意就大哭大鬧,為此,爸爸媽媽們糾結不已。

有的家長乾脆拒絕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認為電子產品不僅會導致近視,還容易遊戲上癮,弊大於利。

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我們不必太過焦慮。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不接觸電子產品,既然躲不開,不如引導他們如何正視電子產品。

1、使用電子產品別太早

年紀太小的孩子,儘量不要讓他們接觸電子產品,尤其是2-3歲的小孩,電子螢幕的刺激會影響眼睛發育。美國兒科學會曾正式忠告:「不要讓孩子看電視,特別是2歲以下的孩子是絕對不允許的。」

與其讓孩子玩手機,不如為他們選擇一些合適的繪本。等孩子長大了,有了一定的自製力,再慢慢培養他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的習慣。

2、電子產品「堵不如疏」

小孩都有逆反心理,大人越是反對的事情他越是要做,對待電子產品堵不如疏。

並且適當地接觸電子產品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豐富認知,增加詞匯量。

當我們決定在家裡引入電子產品時,就要事先和孩子做好約定,督促他們言而有信。

下面的3種方法,能夠有效避免孩子電子產品成癮

1、分段時間管理

最好對時間進行分段管理,不要籠統地規定一天玩幾個小時。

專家建議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一般在20-30分鐘,我們可以允許孩子一天玩2-3次,每次20分鐘,時間到了就要立刻放下電子產品,去做其他的事情。

如果孩子意猶未盡,不願意配合,我們可以適當放寬5分鐘,給他一個緩衝的機會,告訴孩子,現在是最後5分鐘,5分鐘之後,媽媽希望你能遵守諾言。

2、高質量的陪伴

臺灣兒童聯盟指出,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和溝通,再加上妥善的時間管理,能夠有效的避免孩子電子產品成癮。

所以,我們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孩子選擇那些畫質精美、情節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學知識的遊戲或節目。

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如果是你會怎麼做?」、「這個實驗真有意思,待會我們也試一試。」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論多麼喜歡玩遊戲,在孩子面前都要控制。試想,家裡人人都捧著手機上網,孩子怎麼可能不效仿。

3、豐富孩子的生活

家長們儘量多陪陪孩子,親子閱讀、做手工遊戲或者一起出去運動。週末的時候,帶孩子去郊外遊玩,親近自然,用親子活動替代電子產品。

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得到爸媽的關注,當他們從親子遊戲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就不會吵著要玩平板了。

為孩子準備一些可以集體遊戲的玩具,鼓勵他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僅可以沖淡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還能鍛煉社交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340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