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上開始,產房裡就開始忙碌起來,一個個符合生產條件的孕婦,被我們推進產房,開始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分娩。
2床的產婦在被推進產房前,產婦的媽媽拉住我說:「孩子,等一會兒。」
只見她從床底下一個背包里,拿出一把鐮刀來,光閃閃的,嚇得我一機靈,我的話都有些結巴了:「大,大媽,您這是要幹什麼?」
大媽拿著鐮刀笑著說:「在我們當地,都用鐮刀斷嬰兒的臍帶的,圖個吉利,「鐮生貴子」,你能不能到時候用這把鐮刀斷臍?」
我說:「大媽,我們斷臍帶有專門的工具,又快,還乾淨衛生,肯定是不能用您這把鐮刀的,您趕快收好了吧。」
看我態度很堅決,大媽這才遺憾的收起了鐮刀。
說到斷臍,我們的常規做法是:一般是在離新生兒體1到2厘米處用無菌剪刀剪掉,再在臍帶根部套上氣門芯箍住,臍帶斷口用碘酒消毒,最後用無菌紗布包好。
關於剪臍帶,國外還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
英國一名護士為女嬰剪臍帶時,竟錯誤剪斷嬰兒的一隻手指指尖,女嬰被迫立即由產房送往另一間醫院,接回斷指。
28歲的嬰兒母親賈斯維爾表示,護士當時用了一把非常尖銳的剪刀,去剪斷她女兒8英寸長的臍帶。
事發時,36歲的父親帕明特對護士大叫:「你把她的手指切掉了!」鮮血四濺,把夫婦倆嚇得半死,但助產護士竟仍說:「我沒有。」
事後,伊希卡由伍爾佛漢普頓新十字醫院產房被轉送到伯明罕兒童醫院,接受縫合手術,接回手指。
如果我們現在具體分析一下這起事故,還在於護士在接生時,把新生兒抱出母體後,就開始剪掉臍帶,而這時,臍帶可能還纏繞在新生兒身上。
現在,為了更好的保障母乳喂養取得成功,都實行三早,也就是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產婦順產後,助產士抱出新生兒後,簡單清理一下新生兒的口鼻,擦拭一下身體,就會立刻把孩子抱給母親,胎兒娩出後不適應較大的溫度變化,新生兒與母親直接接觸可保持皮膚溫度,還可感受到母親的心跳,增加安全感,更重要的是這種接觸可刺激乳汁的產生,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母親懷抱小寶寶心情很愉快,也很放心。母親與新生兒接觸的過程中,醫生還會抓緊處理會陰傷口,由於母親注意力分散,可減輕疼痛感。
在新生兒和母親接觸時,臍帶還連接在母體身體內,稍等一會兒,等到臍帶血供停止後,再剪掉臍帶,這種方式就會避免剪臍帶誤剪嬰兒手指的情況。
現在,這種先進的接生方法已經在國內一些大的三甲醫院推行開了,所以作為一名待產的孕婦,完全可以要求醫院的醫護人員在接生時採取這種方法,既促進了母嬰的早接觸,增加感情,又保護了嬰兒的安全,一舉兩得。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