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見蓮花,你想到了甚麼呢?是清淨還是修行,小故事大道理喔!請看…

彥霖| 2017-02-18| 檢舉

偶然、一次的聚餐,在餐廳牆上一角處,貼了一句對聯。寫著、「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略有所思在想它的意思,腦海就出現了簡單的釋義:當我們看著或摭取蓮花時,可知道蓮花為何出汙泥而不染的清淨;想必、我們都應當要知道,所有的在塵不染塵,方知道不染濁於我們的內心世界。

誠然,我們在追求一切的功名利祿或者為了家裡的經濟打拚,是單親家庭、在家相夫教子、是求學學生、還是各個工作崗位努力的人們!各個都有不同心情的辛苦。這就是人。

其實人最簡單了,從中文的字體上來看兩撇解決,簡單乾脆又明瞭。可是人為何卻常做複雜的思想和事情呢?譬如:當筆者下筆寫這篇文章時,我是有想法啦!有了想法就要把它呈現出來,呈現出來之後,大家會看到,看到之後,或許就有想法,以此類推!彼此相互交集,也因此有了種種的作為。這是一種傳承,經過聖賢的筆錄和稗官野史的紀載,才有一切的典章制度。這是好事,當人口越來越多,思想交流交錯,就有所謂的良黍稗草了!是同流合汙、是和光混俗,確實是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稗草是農夫在播種新的稻苗之前,必須巡視它,有沒有長的到處都是,稗草的生命力繁殖力超強,它會搶著吸收稻苗的養分,它可說是農夫的天敵。我們拿稗草來當例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雖然際遇不盡相同,但是面對、汰演、除舊布新,都是成長的代價。孕穗的稻田需要看顧、幫忙春耕田菁翻犁、整地除稗草等等;人也一樣,孩子成長的過程,家長需要陪伴他們,只是要賺錢,錢賺到了孩子的思想也變了,變的父母都不認識,這能怪誰!除非孩子根基非凡天生就是貼心、自我要求謹慎強。然而,在這網路資訊普遍的年代,好奇、誘惑、強調自我主張、民主生成自由、講究愛的教育,現今、大人的辛苦,是不下於古來聖賢!也因為這樣!現在的父母要更超然,扮演的是引導教育,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跟著孩子成長,所以說,那處境不下於古聖先賢呢?

有一對年輕的父母親,生了兩個小孩。年輕父母彼此家境並不富裕,從小就經歷艱難困苦的生活,好不容易結婚生子,憶起以前的生活困頓,所以想給孩子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所以更加努力工作,有了房子也有了車子,雖有些許的積蓄,可是經濟壓力還是不少,但是彼此始終一個想法,絕不能讓孩子跟他們小時候一樣的辛苦,真是天下父母親啊!

轉眼間、孩子一天一天長大,所接觸的人事物也越來越廣闊,父母同樣的在職場奮鬥,孩子就交給安親班幫忙撫育,同樣的生活,同樣的教育,兩個孩子的個性卻不一樣!老大聰明好動,老二乖巧貼心。學校的教育是啟發教育,兩個人的領悟自是不一樣,回到家裡,爸媽只注重課業,吃得好不好,老師教得好不好,在孩子的啟蒙教育中,只注重這些外在的環境因素。所以,老大聰明會察言觀色,老二還是那個乖模樣。

日子過得飛快,兩個孩子長大成年了!各自成家立業。

老大和老婆搬出去選擇兩個人的世界生活。從小老大,在爸媽的引導下,知道錢的重要性,要過好日子,窮人沒未來,所以他娶了媳婦後,每到逢年過節,才會拿紅包來孝養父母,平常日,除非父母親生病,不然只有忙著事業,帶自己的小孩四處遊玩,也多虧了老二和弟媳婦在家裡的打理,無形當中協助甚多。

老二呢?一樣的乖巧,他的老婆相夫教子,算得賢慧,也不會頂撞倆老,對長輩和顏悅色,甚是盡到為人媳婦的本分。而老二知道其父母年輕時的生活艱難,甚是體恤和關心,雖然過的不是豪華生活,但一家和樂融融。

筆者寫這段平常家庭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教育上除了學校和安親班的規劃,事實上!父母親的觀念很重要。故事裡,年輕的父母親從小生活較為困苦,教育上以經濟為重,所以老大深受其引響,而老二為人敦厚,天生乖巧,所以受爸媽的影響較少。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倆老感情好!連帶著也牽引著孩子們的人生觀。所謂:身教重於言教。這是最良好的例子,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在於金錢觀的導引,如果沒有老二的貼心孝順,二媳婦的賢慧。想必家裡一定會生起不安的波瀾的…。

在論語為政篇孔子回答子夏,有關孝的疑惑。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請益老師,何謂孝?孔子說:「奉養侍奉父母,難就難在和顏悅色!家中有事時,才由子女服務代勞;有了酒飯食糧,就先為長輩陳設,請長輩先吃,這樣就算是孝了嗎?」

由此可知,孝順猶如慈烏反哺之恩、羔羊的跪乳之義!勿等到父母天年之後,才來追念!在世父母是兩尊活菩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勿隨意傷害自己(註:損人即是傷己)是孝的開始、善待是義務、奉養是基本、無違依禮是和顏之道、立身行道揚名後世即是根本。

彥霖工作坊祝福您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228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