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不愛吃飯?這個原因,多數媽媽都不會想到!!!

棋子傀儡| 2017-02-16| 檢舉

作者:浙江省中醫院兒科 主任醫師 叢麗

每天在門診看病的時候,都會遇上很多不愛吃飯的小孩子。

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下,小孩子不愛吃奶,或不愛吃飯,見得太多好像都習以為常了。

不愛吃飯是不是病?時間長了會不會餓壞?會不會產生其他的問題?需不需要干預?……我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家長回答同一個問題。

我相信這個問題肯定還在困擾著更多的家長,所以今天想把這個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與大家做一下交流,希望對家長們有一定的幫助。

不愛吃飯,喂食困難你家孩子也這樣嗎?

經常有家長抱怨說:這孩子太難養了,每天喂飯都要喂一個多小時,哄也不吃,打罵也不吃,真是氣死人了!

飯菜的吸引力不大了,還有替代品,今天飲料,明天巧克力,孩子的生活也算是豐富多彩了,好在現在的人都不差錢。

然而時間一長,問題又出來了,人一天一天地變瘦了,體質也下降了,感冒次數開始增多了。於是只好找醫生來處理。

吃是人的本能強迫進食,孩子也崩潰

吃是人的本能。孩子生下來馬上就會吮奶,這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但為什麼原本吃奶吃得挺好的孩子,長大了就變得不好了,甚至拒絕進食呢?

這得從我們的社會環境說起。

自從實行獨生子政策以來,孩子明顯減少,在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已經成為了生活的絕對中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成為了家庭工作的重點。

這一代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有過苦難的生活經歷,他們有食物匱乏的年代所帶來的創傷和痛苦,所以他們及他們的子女都對食物有著美好的憧憬,希望能利用現有的物質條件充分滿足孩子的生活需求,絕不能讓他再受委屈了。

然而事與願違,孩子並不領情,非但不配合,還厭惡進食。這讓家長又痛又急。

但是我們不妨想一想,孩子生下來,他餓了就會去吃,吃飽了就會去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那時候小孩子睡得多,家長往往沒法強迫進食。等到孩子長大了,機會就到了。只要孩子閒著,就要想辦法給他吃!

一會兒吃飯,一會兒吃奶,一定要多吃!不吃咋辦?騙他!只要有辦法能把飯吃下去,什麼方法都可以使用。

於是就產生了追著喂飯、連打帶罵喂飯、獎勵方式喂飯等各種新形勢下的「先進」喂飯方式。

然而這些方法或許能解決孩子一次吃飯問題,但長期以往,只能是拔苗助長,後患無窮。

食積:家長喂出來的病吃得太多,反而損傷脾胃

家長不知饑飽地強迫孩子進食,很容易造成食物過量,傷損脾胃。

脾胃功能一經受損,不用說多的食物,連正常的食物也消化不良。

因為不消化,孩子會有飽脹感,出現厭食、拒食等現象,病情進一步發展,還能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久而久之,還有可能出現便秘、睡眠質量下降等。

小兒長期不欲進食,還會引起體重下降,最終可能引起營養不良、體質下降,導致感冒等疾病反覆發作。

總而言之,食積是小兒時期的重要疾病之一,它還可能成為其他疾病的病理基礎。與其他疾病相比,小兒食積大部分都是家長人為造成的。

也就是說,如果家長清楚這個病是怎麼形成的話,它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孩子食積怎麼辦?家長們,改改你們的喂養方式!

如果短時間內出現傷食,下一頓少吃或不吃就可以了,只要減輕胃腸負擔,食慾完全是可以恢復的。

但在減食的同時,必須保證水的攝入,如果水攝入不夠,可能導致脫水。想知道飲水量夠不夠,觀察孩子的小便量是否正常即可。

如果傷食時間較長,則需要考慮用藥物治療。目前治療傷食西醫沒有太好的辦法,可以考慮中藥治療。

但是,無論是用節制飲食的辦法,還是用藥物干預,都需要家長改變喂養的方法。孩子自己是知道饑飽的,請相信他們的判斷,不要強迫他們進食,否則新的食積還會產生。

同時,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讓他們自主進食,避免吃不健康的零食,並鼓勵孩子加大活動量,讓孩子在自然輕鬆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208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