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少了,怕餓著;吃多了,怕撐著
夏天出門,怕曬著;
冬天出門,怕凍著
捧在手上,怕掉了;
含在嘴裡,怕化了
你一定知道我在說誰
千千萬萬父母正在對孩子進行360度無死角的過度關照
TA的話都被你說了TA還學說話幹嘛
有個寶寶都快三歲了,還不會「說話」。不僅說話發音不清,而且連一句完整話都說不出來。比如想要吃飯,不會說:「寶寶餓或寶寶要吃飯」,而是用:「啊啊或飯飯」來表達;想要的東西,不會說:「我要**」,還是用「啊啊或拿拿」來表達。去醫院檢查,並沒有器質性的問題,只是語言發育遲緩,相當於1歲多的水平。
如果父母常常在寶寶發出需求信號之前,就已經滿足了寶寶的需求,那麼孩子就無需開口。如果寶寶眼神一瞥,小手一指,一「嗯」一「啊」,家人就能心領神會,立馬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如此,寶寶便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學說話的動機受到限制,語言發育就會遲滯。
父母可以這樣做
適當為難寶寶一下,「逼」孩子著急,TA就有更強烈的慾望去表達。
不必糾正寶寶說錯的話,直接重複一遍正確的即可。比如寶寶說:「吃水」,父母可以問:「寶寶是要喝水嗎」
TA的事你都包了TA當然什麼都不會
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一個小島上。它們從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島上住著老漁夫和他的妻子,見到天鵝,格外喜歡,拿出食物精心餵養天鵝。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南飛。湖面封凍,它們無法獲取食物,老夫婦就敞開茅屋讓它們在屋子裡取暖並給它們餵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有一年,老夫妻去世了,天鵝也從此消失了。可它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期間凍死、餓死了。
漁夫夫婦像極了對孩子無微不至關照的父母,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學什麼……這一路的成長,無一不被父母決定,並鋪平道路。至於生活技能,天冷天熱怎麼穿衣、怎麼吃飯、怎麼解決困難,孩子連遇到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積累經驗了。吃飯時,父母給孩子喂到嘴裡;吃完飯,父母給孩子擦嘴;出去玩,父母給孩子穿衣穿鞋……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今漸漸都被父母代替。以至於有一天,當孩子長大了,父母老了,再也照顧不動孩子的時候才發現,孩子被我們養「傻了」,離開了父母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行。
父母可以這樣做
不替代孩子規避困難,也不刻意製造挫折,儘量讓孩子自然成長
給孩子試錯、犯錯的機會,只要孩子沒有求助,就要忍住想要幫忙的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1475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