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助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品質,有利於孩子優良品格的的形成,有助於孩子長大進入社會與人相處。
而自從前些年扶老人反被訛的類似事件頻繁發生以後,不少家長也開始對於教孩子樂於助人這件事產生了猶豫。到底是要相信好心必有好報,還是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讓我先來了解一個古老的故事吧。
有一個以糊塗出名的東郭先生,一天他走到一個岔路口,正要扔個銅板決定往那邊走。這時,一隻狼跑了過來,原來這隻狼被獵人追殺,想求東郭先生救救它,並承諾一定會報答東郭先生。
東郭先生好不容易把狼裝進了原本裝書簡的口袋裡,獵人追上來後果然沒有發現。
得救後的狼別說報答了,反而要拿東郭先生填填肚子。東郭先生該怎麼辦呢,又是誰來幫他化解了危機呢?
現在家長教育孩子時,遇上了一個難題
要不要教我們的孩子助人為樂、見義勇為?
從小我們就接受教育,看到有人偷東西要及時制止,看到有人摔倒要上前攙扶,看到別人丟的東西要想辦法物歸原主。可當我們現在要教育孩子的時候卻發現,如果去制止別人偷竊,孩子會不會有危險;如果去攙扶老人,孩子會不會被老人或者老人家屬冤枉;如果歸還別人丟失的錢包,孩子會不會沒法證明自己沒動過錢包里的東西。綜上種種,類似的新聞事件也舉不勝舉。
難道我們要教育孩子看見小偷不許多事,看見老人摔倒絕不能靠近,看見有丟失的財務要視而不見嗎?如果人人都被現實地教育了,如果每個孩子都被現實地教育了,那麼,所有的助人行為,都將會因怕惹麻煩而取消。那樣以後的社會將會多麼冰冷。
既要堅持正直的內心,也要學會智慧的助人技巧,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1. 幫助傷者
先邀請多人一同上前,快速保護,圍住傷者。然後堅決果斷撥打專業救助機構110和120.
自己直接施救,招惹麻煩是一說,主要還是我們都沒有醫學常識,有些急性病或骨折病人根本不能胡亂搬動、顛簸或背著跑步前行。
如果不具備邀請多人上前的條件,需大喊旁人見證,請目擊證人留下電話,也是非常重要的。
2. 拾金不昧
如果路遇一疊錢或錢包,請立即大大方方地邀請旁人,共同見證,一起交給警察或相關失物認領機構。儘可能不要自己獨立處理。當然,如果只是一張錢幣,就無所謂單獨不單獨了。
3. 制止偷竊
看見偷竊行為,可以撞一下失主或故意踩一下她的腳,或著在失主身邊故意大聲給朋友打電話,引起失主警惕即可。一般失主警醒了,小偷就很難再下手。
4. 看見偷車人或行兇歹徒
看見行兇或偷車的歹徒,如果自己同行人很多,可以上前制止。如果不是,請立即到隱秘處撥打110,將歹徒地點和特徵敘述清晰,即便警察來時,歹徒已經跑了,警察也可以根據罪犯特徵實施抓捕。
堅持決不上問路人的車,遠離問路車輛,大聲回答即可,又幫助了可能需要幫助的人,也因為很大的聲音,可引起周圍很多人注意,使自己沒有危險的可能。
重點是教育我們的孩子,遇見騎摩托或開汽車的問路人,一定保持1米距離,大聲回答即可。千萬不能上陌生人的車,即便是幾個小夥伴一起也不行。
《東郭先生和狼》這個故事是個很好的契機和孩子討論關於幫助別人的話題,一味盲目的幫助別人或拒絕幫助別人都是不可取的,通過繪本培養孩子一個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4018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