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一個家庭新的希望,可以為家庭帶來歡聲笑語,從備孕到寶寶出生,粑粑麻麻們都非常的用心,為了寶寶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粑粑麻麻可謂是使出了全身解數,終於等到寶寶出生,可以和小天使見面,但是因為寶寶肚臍這些事兒,又讓粑粑麻麻們傷透了腦筋,一言不合就又要帶著寶寶去醫院。
晴天的肚臍都是相似的眾所周知,期待是寶寶吸收在媽媽肚子裡吸收營養的重要部分,臍帶的外層是由一層半透明膜包裹著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連接在胎盤和寶寶的肚子上,臍帶維持為寶寶輸送營養、維持寶寶新陳代謝的作用。寶寶出生後,醫生會在靠近寶寶的一段綁一個結,然後在結上1-2CM處剪斷。
剪斷臍帶七天左右,露在外面的臍帶會幹枯脫落,寶寶的肚臍就形成了。出生後1-2周,寶寶的肚臍里的肉肉就會開始繼續向內生長,當然生長的速度根據個人而定,所以寶寶肚臍凹洞的大小、形狀也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情況下,不紅不中不臭不痛且乾燥的肚臍才是健康的肚臍。
雨天的肚臍各有不同臍炎
如果寶寶都已經滿月了,但是臍帶還沒有完全脫落癒合,肚臍周圍的皮膚又紅又腫,還有濕濕的感覺,甚至還出現了出血或者流膿的現象,這就有可能是寶寶肚臍感染了的緣故,如果寶寶此時還伴有發熱、厭食、嘔吐等現象,那粑粑麻麻就要格外注意了,寶寶的肚臍是受到了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的入侵啦!
臍肉芽腫
臍炎的症狀反覆出現,臍帶終於脫落,但是肚臍中間卻長出了粉紅色的小肉肉?粑粑麻麻碰一下寶寶還會哭鬧?這就有可能是臍肉芽腫!臍肉芽腫是一種組織增生,或者肚臍的肉肉在生長的時候不小心把其他部分給吞併了,例如腸管。不論哪一種,肉芽的出現都會導致感染反覆出現,粑粑麻麻們需要帶著寶寶馬上去醫院就醫!
臍疝
寶寶的肚臍位置出現1-2CM的小包,如果在使勁兒、站立或者哭的時候格外明顯,小包包像充了氣的氣球,用手輕輕壓一壓還能「隱藏」,這就有可能是臍疝,如果是兩歲以內,粑粑麻麻們可以不用太緊張,這有可能是寶寶肚臍里的肉肉在生長,但是如果兩歲以後這種這種現象依舊嚴重,那就需要就醫甚至手術治療了!
臍濕疹
肚臍和肚臍周圍的皮膚出現皮疹,還分布很多小疙瘩,甚至還有滲出、流膿、糜爛的現象,那這很有可能是臍濕疹!臍濕疹經常會被誤診為臍炎,但是臍濕疹是由於皮膚敏感發生的,而不是細菌感染,粑粑麻麻們不要再分不清楚,耽誤寶寶的治療。
臍茸
臍帶脫落之後,出現像息肉一樣的紅色物體,但是表面光滑,還會分泌出少量的分泌物,那這就是臍茸。臍茸很容易和臍肉芽腫搞混,其實臍茸和臍肉芽看起來非常像,甚至處理的方法都是一樣的,但是兩者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臍肉芽是肉肉,臍茸是腸黏膜組織。
臍瘺
寶寶的臍帶脫落之後,中間出現黏膜狀物,上面還有小孔,而且肚臍還總是濕濕的、臭臭的,甚至皮膚周圍還出現糜爛現象,這就是臍瘺。臍瘺是因為,原本應該閉合的肚臍多了一個小洞洞,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卵黃管沒有閉合,這就需要去一座做手術了。
通過肚臍的形狀判斷疾病正三角形
當你掀開寶寶的衣服時,如果你發現寶寶的肚臍是朝上方延長生長的,幾乎形成了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這就是正三角形的肚臍。如果出現了這種形狀,那很有可能是寶寶的腸胃出現了問題,要避免給寶寶吃涼的,多帶寶寶曬太陽做運動,調整寶寶的飲食,守護寶寶的腸胃。
倒三角形
和正三角形相反,肚臍方向朝下延長,如果出現了這種形狀,那很有可能是寶寶胃下垂啦!這時候粑粑麻麻一定要保證,寶寶的飲食儘可能的定時定量,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問題加重。
偏左型
如果寶寶的肚臍中心向左偏移,那麼這就是便秘的徵兆,尤其是冬季氣候乾燥,寶寶喝水跟不上,腸道變得乾燥,便便自然不通暢。粑粑麻麻們要多給寶寶喝水,適當的食用粗糧,多運動,就可以讓寶寶的腸道健康啦!
偏右性
如果寶寶的肚臍中心向右偏移,那就要當心啦!這很有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帶來的警示!暴飲暴食也容易出現這種病症。這時候粑粑麻麻可以適當的給寶寶喝一點鮮榨果汁,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寶寶攝入的營養比較均衡,還可以保護十二指腸。但是半歲之內的寶寶還是不要喝果汁了,一歲以內的寶寶也需要注意果汁的糖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