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獨自閱讀的黃金期,錯過會很可惜

醉小飛| 2017-01-02| 檢舉

你的孩子還一直在聽你讀故事?你打算讓孩子幾歲時開始自主閱讀?你知道孩子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也有黃金期嗎?

朋友黃豆的兒子小黃豆已經上小學三年級,在學齡前她經常給兒子讀故事,但到了小學,眼見其他小朋友一個個都自己捧起書閱讀,黃豆有點著急。每次她讓兒子自己閱讀時,兒子就會反應式地說「你給我讀,我不會」。總是讓爸媽讀給他聽,而自己不閱讀,顯然不能培養孩子長久的閱讀習慣的。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能自己閱讀了,自己的孩子卻遲遲不能?那麼到底應該從幾歲開始讓孩子獨自閱讀呢?

給孩子讀故事到12歲?真的對嗎?

有種說法,說給孩子讀故事要堅持到12歲,並且這種說法被無數父母接受。他們解釋說孩子12歲前聽覺的接受程度高於視覺,原因是12歲前的孩子雖然能識字看書,但很難看懂故事。你相信嗎?

幼兒說認為,這樣的判斷是很無知的,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知道其中的矛盾點。無論什麼年齡階段,即使是成年人,聽語音總會比看文字閱讀更輕鬆,但你不能因此片面地認為「聽」語音比閱讀文字好。另外值得質疑的是年齡,12歲是什麼概念?12歲已經是初一的年齡!小學階段學期考試的閱讀題都不是從書本摘來的,你能說小學的孩子能識字但不能看懂故事?很多孩子在小學5,6年級已經閱讀了無數本小說,某知名作家的女兒圓圓更是以每周一本小說的速度在閱讀。

所以,家長在閱讀一些育兒文章時,需要時常帶著批判性思維,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如果將錯誤的觀念用在了孩子身上,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耽誤。

培養孩子獨自閱讀的黃金期,到底在什麼時候?

我們說的獨自閱讀,是文字方面的閱讀,是眼睛、大腦與文字的交流,而看圖片主要是6歲前的行為,因為其實在寶寶4-6月時為了刺激視力發育就可以讓寶寶看黑白卡,繼而過渡到彩色圖卡,1歲後可以看由詞語和彩色大圖構成的硬板書,2歲後可以看有帶簡單句子的繪本,一直到5歲,孩子的「閱讀」主要以圖片為主,當然這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因為這階段少不了父母的陪同和父母充當的語音播放器。

而培養孩子獨自閱讀的黃金期,是在6~7歲,我們這裡說的是培養,但不是完全的放手,因為畢竟這階段孩子們的認字水平還不高,但卻是因為他們已經認得了一些文字,對看文字會產生興趣,當孩子們戰勝一行又一行文字後帶來的喜悅,其心理就像狙擊手擊中目標那樣帶來快感,會驅使他們饒有興致地繼續「進攻」,所以這階段是培養他們獨自閱讀不可多得的黃金期。

最糟糕的莫過於父母不知道這階段讓孩子看文字的意義,而盲目地繼續讓孩子聽故事,錯失了這個階段,孩子們會習慣於聽,從而對看文字造成惰性。所以有些孩子在面對一本書時心理壓力非常大,即使他們被強迫閱讀也看不進,甚至在書面前打瞌睡,不是人看書、而是書看人。這是因為他們獨自閱讀的黃金期沒有把握好,錯失了發現閱讀樂趣的機會。

當然,培養孩子獨自閱讀的習慣,一開始不能太難,不要讓孩子閱讀文字過多的,應該以簡單的詞、句開始,遇到文字較複雜的書,大人還是可以給孩子讀的,但重點是父母需要有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意識。

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還是習慣於讓父母閱讀給他們聽怎麼辦?

我們看看黃豆後來是怎麼做的:

嘗試了幾次後,黃豆和丈夫沒有再強迫孩子自己閱讀,當孩子要求他們閱讀給他聽時,他們也不拒絕,儘量保護孩子對書籍的興趣和感情。但他們採取了些少小技巧:

第一步,夫妻倆也開始閱讀,給孩子做好榜樣,兩人從看書的瞌睡蟲變成了書蟲。

第二步,讓孩子知道親自閱讀比聽人閱讀更有趣。

他們會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分享書里精彩的內容,比如爸爸眉飛色舞地說書里某個片段多絕妙,媽媽會過去拿起爸爸的書看,末了媽媽還會說親自閱讀比聽爸爸的分享更精彩。

第三步,找契機。

他們經常在給孩子閱讀故事時,讀到精彩處會藉故離開,讓孩子自己先看會。大多數時候,孩子由於不能按捺住好奇心而迫切自己翻閱。在這樣的引導下,孩子逐漸發現了獨自閱讀的樂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黃豆每次從圖書館借書回來,一進門就捧著書看,往往是待他一口氣看完一本後,才發現自己還坐在鞋架上、鞋子還未換成拖鞋。

只有獨自閱讀,孩子們才能發現閱讀帶來的無窮樂趣,也才能涉獵更多的書籍和知識,這樣的趣味不是聽爸媽語音播放器所能比擬的。所以說,自主閱讀的孩子,當他們與文字共舞,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讀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889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