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好的家園關係是老師與家長互相信任、尊重、理解,雙方為了孩子的發展積極互動的狀態。怎樣做好家長工作,是每個老師都要面對的問題,特別是新手老師。下面小編就幾種常見的家長工作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想要建立積極的家園合作,要從利用好這幾個時間開始:入園和離園、家長會和約談(家訪)、書面文字交流。下面就來分別看一下,如何利用好這些時間:
入園和離園
入園、離園的時間都比較短,但交流重點是不一樣的。入園,一般家長急著上班,對老師而言,更重要是了解孩子在家的睡眠、飲食等身體狀況;離園,家長大都希望知道孩子在園裡的情況,所以每天根據當天的情況要找出特別需要交流的家長重點交流,你可以做一個表格提醒班裡老師,這樣可以避免忽略和某些家長必要的交流。
參考圖表
如果時間允許,留給每位家長10-20秒的時間是比較合適的。三位老師可以分工,一位負責照看幼兒,另外兩位與家長做簡短溝通:可以告訴家長他的孩子在幼兒園很受歡迎,能獨自做好很多事情;夸一夸孩子身上小小的閃光點,在作品、社交、創造力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問一問孩子家裡有趣的事……讓家長感受到你對他們孩子及家庭的關注與關心。
如:「最近冬冬可喜歡在娃娃家照顧洋娃娃了,而且有模有樣,我想一定是家裡新添的小妹妹激發了他的大哥哥氣質。」;「佳佳,為了獎勵你每天都來這麼早,我特意準備了你喜歡的交通工具系列繪本。」;「美美,今天集體遊戲時,你表現太棒了,回家一定要和媽媽說說你的遊戲方法。」;「多多,你願意給爸爸看看今天搭的城堡嗎?多多爸爸,今天多多的城堡搭得十分豐富,我們還特意拍了照,準備放在建構區展示呢!」……(注意:若家長時間緊急,可以通過網絡與家長及時溝通;若此時家長表現出對幼兒某方面行為的擔憂,告訴家長你會另外找個時間,和他好好談一談。)
家長會和約談(家訪)
大型家長會多在學期初或學期末,主要是為了讓家長了解幼兒園一學期的重點內容及活動情況總結等,多以整個班級為單位。此時,可以圍繞班級中突出的事情、家長普遍的需求來確定一個家長會主題,切勿眉毛鬍子一把抓。
如:介紹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小班幼兒的適應情況和自理能力發展,中班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大班的幼小銜接;最後可以請家長們填寫反饋表或心愿卡,了解他們最希望參與的家長會內容和教育困惑等。
參考圖表
下面我們主要看一下如何做好小型或單個的家長會,也可以稱之為約談。
在美國,家長與老師約談已形成制度,老師會每學年至少與每個孩子家長約談一次,並可根據需要隨時安排,以討論孩子在家和在園的進步、成績與問題。約談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一對一互動的機會,是建立積極家園關係的好機會,現在這樣的交流在我國很多幼兒園也開始實行。
1、準備工作
(1)與家長確定雙方合適的時間與地點,幼兒園或幼兒家裡。
(2)對幼兒的行為事先觀察與記錄,準備好討論幼兒的所有表現,社交、學習、技能發展、參與活動的情況等,還可以帶一些幼兒的作品、觀察記錄等資料與家長分享。
(3)若幼兒近期頻繁出現某些問題行為,如打人、咬人、不合群等,教師需要先初步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查找專業資料,列出一些解決辦法。
(4)家長和教師都只是各自了解孩子的部分信息,是一種平等關係,雙方要帶著對幼兒共同的美好期望誠懇地交流。老師切勿帶著專家的姿態,採用說教的方式。
2、約談內容參考
(1)近期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社交、情緒、健康、能力發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
(2)通過一些小的事例說明幼兒的優點與進步;
(3)請家長談一談對幼兒的評價與短時間的期望;
(4)還可以聊一聊家長擅長的領域,邀請他們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
若涉及到幼兒最近頻繁出現的問題行為,交流時:
(1)先由某一件事情引出,只針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析,先說行為中好的方面,再表明擔憂的一面,並詢問家長幼兒在家是否有這種情況。
(2)若家長不同意你對孩子的評價,那麼先嘗試理解家長的觀點。認真、誠懇地傾聽他們的意見,及時捕捉家長在意的點,並做相應解釋。
(3)老師的狀態對家長有重要影響作用。因此,整個過程,老師都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圍繞所觀察到的事實,而非自己主觀的猜測,秉著解決問題的目的與家長交談。
(4)共同分析行為的原因,討論解決方法。先不要急著告訴家長你的解決辦法,這樣容易讓家長認為你已經知道怎麼辦了,現在僅僅是通知他們。要引導家長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也許更符合幼兒的實際。
(5)分享你在幼兒身上嘗試過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效,結合家長的意見制訂循序漸進的改善目標,並商定雙方的配合工作。(交流時,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儘量使用日常生活用語。)
書面文字交流
家園聯繫手冊、家園互動欄、QQ、微信、幼兒檔案等都是建立積極家園關係很好的平台,更是向家長展現老師專業能力的舞台。
1、寫好每周一次的家園聯繫手冊,可以根據對幼兒的觀察,寫一件小小的事,如:幼兒在玩娃娃家時向美工區借記號筆。描述幼兒的語言、動作,說明老師與之互動的語言等,然後分析幼兒展現的閃光點,最後有怎樣的計劃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升(越是小事越能讓家長體會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
2、家園聯繫欄里里可以粘貼幼兒的活動信息、最新的幼教成果、科學的幼教方法、幼兒的作品等;
3、最大程度地發揮QQ微信的互動作用,將幼兒在園的精彩瞬間拍照發給家長,允許家長提出自己幼教的困惑,還可以組織大家一起討論;
4、堅持每月在幼兒檔案里記錄孩子的進步情況,可以按照五大領域或八大智能等思路,便於家長清晰地看到幼兒的進步,更加積極地配合老師的工作。(八大智能: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
最後,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家園互動都是順利的、相互支持的。有些家長不願與老師溝通,他們對家園合作的事情沒有興趣,但不能確定他們不關心孩子。或許是因為他們不知所措,這時就更需要老師付出熱情與堅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8772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