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腦癱的早期症狀,請警惕別讓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痛

年約四十歲的董女士,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照顧兒子歡歡,可如今13歲的兒子卻仍不會喊爸爸媽媽,還十分易怒、暴躁,孩子是個腦癱患兒。

在生下兒子之前,董女士不幸有過兩次流產,2002年,29歲的董女士第三次懷孕,由於之前兩次失敗的經歷,夫妻對於這次懷孕十分重視和小心。

2003年生下歡歡,夫妻倆滿心歡喜,萬萬沒想到這樣的噩耗來襲,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大家開始發現有些不對勁,正常孩子這時候都應該會笑了,身板也該硬了,歡歡卻只會哭,整個身子都是軟綿綿的。

董女士稱檢查出孩子是腦癱時,感覺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甚至有動過扔掉孩子的念頭。

孩子有缺陷不僅是父母一輩子的負擔,更是孩子一輩子的痛!

小兒腦癱除了要早發現之外,儘早進行治療也是非常關鍵。有些家長擔心周圍異樣的眼光,不願帶孩子就診,或者是經濟問題難以負擔起治療費,還有一些年輕的家長經驗不足,一歲之後才發現孩子存在異常,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專家指出嬰兒早期尤其是在出生後3個月內,腦組織尚處於迅速發育階段,可塑性大,是治療的最佳時期。

不少腦癱患兒在出生後,家長並沒有發現孩子有明顯的異常狀況,尤其是易忽視輕型的腦癱患兒,甚至是誤認為是其他疾病,比如營養不良、缺鋅、佝僂病等,於是使嬰兒錯過早期診斷,延誤早期治療時間。

其實作為父母也能早期發現腦癱的症狀,請注意新生兒患腦癱的早期症狀!

新生兒期:對聲和光反應遲鈍,觸覺遲鈍,體重增長緩慢,不哭不鬧或者異常哭鬧,睡眠困難,吃奶無力、拒乳或邊吃邊哭,吞咽困難,易驚、全身過度鬆軟或發硬,不會眨眼、張口、縮回手足等動作。

1-3個月:不會笑、手指緊握不會張開,不注意看人,不凝視,頭頸軟,頭不會豎直或後仰。

4-5個月:表情呆滯,逗她玩時反應遲鈍,不會翻身、俯臥時抬頭小於90度,不會伸手抓物或伸手抓取姿勢異常,仍表現為拇指內收,手握拳狀,不會翻身。

6個月:仍不會獨坐,反應遲鈍,注意力短暫,對玩具不感興趣,肢體僵硬或鬆軟,上肢後伸,扶站時,足尖點地,交叉步態。

如果懷疑孩子患上腦癱也不要驚慌,及時送孩子到正規醫院的康復醫學科進行治療,千萬不要拖延,治療和訓練越早,恢復的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821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