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10個誤區,別讓娃兒踩坑了!

都說養育孩子是一門沒有「崗前培訓」的職業,娃兒一出生,不管你懂的東西有多少,都必須擔當起照顧他的責任,於是總有很多新手爹媽誤打誤撞,無意中就踩坑了!

1、把胎髮剃光,能讓頭髮張的更好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媽媽在孩子1歲以前基本全是光頭,根本分不清男孩女孩,有時候問:大冷的天怎麼給孩子剃光頭啊?很多家長的回答是:「頭髮不好剃了重新長,長的好」。甚至有寫女寶寶的媽媽,在孩子都兩三歲了,還給孩子留著光頭。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實際上寶寶頭髮的粗細、生長快慢,與孩子的年齡、營養狀況及遺傳等有關,並不會因為多剃頭、剃光光就能長得更好。相反地,頭髮對寶寶的頭皮有保護作用。嬰兒的皮膚薄嫩,抵抗力弱,早過剃刮頭髮,容易損傷皮膚,還可能引起皮膚感染。

2、給孩子把屎把尿

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幫寶寶把屎把尿不僅干擾和破壞了寶寶的正常生理髮育,嚴重的還可能影響寶寶心理的健康發育。

實際諮詢中發現,晚上穿紙尿褲睡覺的孩子,很多在2歲前後甚至更早就能夠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裡把尿的孩子,2歲時多數還需要煩勞父母半夜起來把尿。

3、一出生就喝水

新生兒的味蕾異常敏感,糖水、橙汁和鹽都屬於強刺激物,可能嚴重損壞寶寶的味蕾,導致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吃飯挑食重口味。

記住記住再記住,寶寶6個月內都只喝母乳,只喝母乳,只喝母乳,不吃其他食物(營養補充劑除外,但也得在醫生建議下進行),6~12個月的寶寶不吃含調味品的食物,不要加鹽,一點鹽都不要啊!這時候寶寶的輔食都要單獨做,跟大人的食物分開。

誰要是再讓你家寶寶6月齡內喝水你就打死他!

4、家有新生兒,小聲說、悄悄走

聽覺的刺激是寶寶感官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充足的自然聲音的刺激是每個寶寶健康發育必不可少的部分。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其實是非常吵的,因為羊水一直在那晃呀晃的,就在寶寶的耳朵邊,能不吵嗎?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已經習慣了吵雜聲,所以沒有必要可以的去營造什麼安靜的環境,一旦爸爸媽媽把她從安安靜靜的家裡帶到外面去,各種聲響不絕於寶寶耳邊,簡直叫寶寶崩潰!反而會給孩子帶負擔。

5、給寶寶洗澡太過頻繁、損傷寶寶皮膚

生寶寶皮膚柔嫩,防禦能力差,新陳代謝旺盛,如不經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積會刺激皮膚,容易發生皮膚感染,故應經常洗澡。新生寶寶出生後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條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氣候乾燥,可減少次數,每周1~2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水溫一定要合適,洗澡前不要喝奶,動作輕柔一些,不要超過10分鐘。

6、過早給孩子穿鞋子

給孩子過早穿鞋子,也是一個育兒誤區。寶寶足底分布著很多神經末梢,太早給寶寶穿鞋,不利於孩子足底的觸覺發育,反而會讓腳部的靈敏性更差。

最好等寶寶能走穩了以後才給寶寶穿鞋子

7、多給寶寶吃穀物類糧食,比吃蛋白質食物好

寶寶最好六個月以後逐漸添加穀物,因為寶寶胃腸道中的澱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麼強,如果過早過多添加穀物類,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8、用酒精給孩子擦身降溫

孩子發燒時,不少媽媽會選擇用酒精來給孩子降溫。酒精揮發的確能在短時間內能帶走皮膚表面的熱量,但擦拭酒精會使寶寶的皮膚收縮出現寒戰反應,還會通過皮膚滲透進寶寶的身體里,容易引起酒精中毒。因此,通過擦拭酒精使孩子退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9、發給孩子多穿衣服,這樣不容易感冒

寶寶整天處於衣被控制的溫度下,不利於形成耐受力,一旦遇到外界環境變化就會得病。如果穿蓋太厚,保暖過度,孩子身體處於較高的環境溫度下,此時如果喂水量不足,孩子會出現發熱、脫水症狀。此外還會影響寶寶血液循環,不利於其健康發育。應通過加強鍛鍊來增強孩子的體質,根據外界環境的改變適當增減衣服。

10、大人嚼碎了食物再喂給孩子吃

這是最普遍的現在,很多家長怕寶寶噎著,都是把東西嚼碎了給孩子吃,還有的家長喜歡孩子,抱著孩子就亂親,這都是不衛生的做法。大人的口腔會有很多細菌,最多的就是幽門螺桿菌(簡稱HP)傳染給孩子!感染這種細菌後,孩子會出現噁心、腹脹、腹部不適等胃腸疾病症狀,嚴重時還會破壞胃腸道粘膜,引起胃炎、消化道潰瘍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798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