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入盆後,孕媽媽會有這樣的感覺,要留意哦!

如果你了解真正臨產的信號,至少就明白什麼時候該去醫院了,一樣能讓寶寶平安出生。

臨產時間差異大

有時候一天會有好幾個孕婦問我生孩子的具體時間,但我都只能說「不知道」。

不是我懶得說,也不是我水平差敷衍你,實在是因為這是個「天知道的問題」——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

儘管現在科技非常發達,能上天能入地,但關於分娩的發動原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研究結論,所以,沒法知道準確的分娩時間。

在門診,經常有人到了預產期,或稍有點見紅、來大姨媽的感覺,就要求醫生開住院證住院待產。住進來後,有的人好幾天也沒動靜,好不容易動員出院,結果當天晚上可能就宮縮發動再次入院,醫生也傻眼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參考這些判斷臨產

雖然很難估計具體哪一天生,但估計近期會不會生還是可以的。臨近分娩,總有一些指標可以輔助判斷。

預產期,只能作為參考

因為無法知道哪一天受精,所以預產期是從末次月經第一天開始算,全過程約為 280 天(40 周)。醫生會幫你算預產期,但關鍵是你要清楚記得你的末次月經時間;月經不規律的孕婦,孕早期最好做個 B 超,便於醫生推算。

預產期只是預測,並不是說一定會在預產期這一天生,在此前後一周都屬於正常。

臨床上真正剛好在預產期這天生的並不多,所以到了預產期不生也很正常,不用太著急,更不需要立刻住院。

入盆,不代表馬上要生

孕晚期,很多人關心有沒有入盆,一旦醫生說入盆了,馬上會問:「那我是不是馬上就要生了?」

入盆並不代表你馬上要生,只是表示胎頭一部分進入骨盆入口。一般頭胎產婦在 38 周左右入盆,有過生產史的產婦大部分要等到臨產後入盆。如果頭胎產婦遇到了「胎頭一直不入盆」的情況,醫生會考慮是否有頭盆不稱的問題。

胎頭入盆後,宮底下降,上腹部受壓感消失,孕婦會有一種輕鬆感,但可能會出現尿頻、下體部位墜脹和不適,這些都是正常反應,不用緊張。

另外,孕婦經常會問爬樓梯是不是會有利於早點生,目前沒有證據說明爬樓梯有利於胎頭入盆和分娩發動。

假臨產,只是前戲

真正臨產的宮縮痛是規律的陣痛,特點是間隔時間越來越短、疼痛程度逐漸增加。

真正臨產前,子宮也要做做「熱身運動」,也就是假臨產。這種情況下宮縮間隔時間往往是不規律的,可能晚上有,白天又沒有了,強度也不會增強。

有時候因為沒經驗,假臨產的時候,孕婦一家人往往以為馬上要生了,緊張得不行,馬上來醫院。醫生一看,還早,回去吧。有時候可能會來回折騰好幾次。這種狀況有的人可能持續 2~3 天后才真正臨產,也有的可能是一周,總之是不一定。

對頭胎產婦來說,生孩子一般沒那麼快,所以不用緊張。

當然了,如果不是第一胎,尤其是第一胎生得很快的產婦,最好還是早點去醫院,免得生在路上。

見紅,離生娃不久了

懷孕後期,因宮頸內口附近的胎膜(包繞胎兒的外囊)與該處子宮壁分離,毛細血管破裂後有少量出血,與宮頸管內的黏液栓混合併排出,稱為見紅。

「見紅」顏色為褐色,是分娩即將開始比較可靠的徵兆,一般出現在臨產前 24~48 小時左右。

如果只是見紅了而沒有腹痛,不會馬上生,不用害怕。當然,如果之前醫生告訴你有前置胎盤或前置血管的問題,即胎盤或者較大血管位於子宮下段,甚至覆蓋宮頸口,或出血量如月經、顏色鮮紅,必須馬上去醫院。

何時應該去醫院?

上面講的都是無須過於緊張、可以在家再等等的情況,但碰到是下面幾種情況,必須馬上去醫院:

1. 胎動異常

孕婦最常問的問題之一是「我要注意什麼」,醫生肯定說「注意胎動」。

胎動是孕婦唯一能自我監測胎兒宮內狀況的指標。胎動特別多或特別少,都要注意。千萬不要自行買胎心儀來聽,非專業人士判斷起來有難度,過去有的孕婦因為這個受到了血的教訓。

2. 陰 道流液

表示胎膜早破。不管流液多少,最好都到醫院去看看。

3. 陰 道出血

我們經常會拿出血量和月經比。如果出血與平時的月經量一樣,那是異常出血,不是見紅,應該找醫生看。

雖然生孩子是你的事,但什麼時候生是老天的事,醫生也是無能為力的。不過,准媽媽們還是要學會監測一些常見的指標,瞅準時機出擊,別因為假臨產白跑好幾趟,也別最後生在路上搞得手忙腳亂。

做個淡定媽,從學會判斷臨產開始吧。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764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