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生第一胎的媽媽,生完孩子都沒有奶水喂孩子了,生完孩子一般來說都是很充足,庫存足夠,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了奶水會減少,寶寶一直吃不飽就鬧脾氣了,很多剛當媽媽的寶媽們都是為此很糾結,到處尋找良方增加奶水。其實真是可能因為一些原因,生活上一些不良習慣造成這一切結果的,及時改正過來,寶寶又有足夠糧食可以吃了。
不良習慣一:喜歡把奶「存」著,分泌才會多
一些媽媽乳汁分泌得很循環旺盛,給寶寶吃飽喂飽後,還留著,剩餘些,想著把它留著,不會越留越多,這是個誤區。只有當乳房的奶水不充足時候,激發大腦釋放一定的催乳素來,讓乳房分泌出更多奶水乳汁。
假如當你一直一味的留著存著奶,讓大腦不能放出要釋放催乳素的信號來,當存留奶被吸完後,難分泌出奶水給寶寶吃了。
不良習慣二:寶寶吸取時間短,次數少
對於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說,寶馬開始是沒有多少乳汁奶水給寶寶的,因此很多寶媽是放棄母乳喂養的。事實證明,剛出生的寶寶胃還沒有怎麼發育的,是吃不了多少東西的,媽媽只要給很少的奶就能喂寶寶了。這時應該做讓寶寶多次吸吮奶 頭,刺激媽媽乳 頭的神經末梢,促發催乳素放出來,奶水會分泌,反而有利於媽媽身體健康,寶寶成長。
還有不適宜提早給寶寶添加輔食,這是降低寶寶吸吮次數的做法,不利於媽媽與寶寶建立感情,情感的維持。不利之處是讓媽媽奶水不足,媽媽奶水足也是自信的一種表現,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多讓寶寶吸吮,刺激乳汁的分泌,不是什麼都不做就放棄,就去採取奶粉加輔食方式喂養,一個死循環就來了,奶水開始少起來。
不良習慣三:民間一些方子,喝高濃度的讓奶水多起來的湯方。
很多媽媽生完孩子,都會按照老人家吩咐,家裡的長輩幫忙熬一些濃度高的催奶湯。剛開始新媽媽乳腺不是暢通,過度補充一些濃度高的湯水,導致乳汁分泌不暢通,乳房腫脹得不舒服。醫生建議生完孩子兩天內不宜攝入高濃度的湯水進行催奶,應該飲食清淡為主,先讓身體恢復體力為主。
不良習慣四:心情壓力大,心情很壓抑,極不好
這一習慣很多媽媽都是深有體會的,關鍵時候喂寶寶,一點奶水也出不了,這時候要充分休息的,心情變好,奶水就會出來了,還有可能變成奶庫,奶水是喂飽寶寶,噴射狀或迅速滴水狀嘩嘩的往外流。
因此休息是有多麼重要的,規律飲食,調節心情,擁有愉快心情,奶水也就有了,爸爸們要多體諒媽媽的難處,抽點時間陪陪寶媽,讓親愛的放鬆休息。
不良習慣五:喂養寶寶的姿勢不對
新媽媽是沒有哺乳經驗的,資勢是很快出錯的,奶水會越來越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哺乳姿勢是有多個姿勢的。最好用的是搖籃式的,一隻手手臂內關節撐起寶寶的頭部,第二隻手放在乳房乳暈上。寶寶往下墊一個軟墊,喂寶寶更輕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