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那段時間回來趟老家,在路上路過了一家幼兒園,然後自己好奇就走近看一看,誰也沒想到看見了那個場面,讓自己覺得真的挺出乎意料的。園裡有好幾個教室,一個教室里大約有四五十個孩子,教室給的感覺根本就不像教室的樣子,覺得像是一個大炕。
當時教室的老師正在給孩子放兒歌,老師是在用碟片放畫面,感覺那個畫面的質感特別的差,很模糊,應該是盜版的光碟,而且放出的兒歌音質也比較差。自己四處看了一下這家幼兒園,這家幼兒園相比較其它幼兒園,根本沒有獨立的戶外場地,當時就很好奇這群孩子平時下課的時候到底在哪玩耍。後來將視線轉移到教室里,自己看見孩子在炕上隨意坐著或者躺著,甚至有的孩子都趴著。當時就覺得這個幼兒園真的不好,覺得特別的反感。
當時正準備轉身離開,沒想到這時從教室里走出來一位老師,當時他以為我正在給孩子找幼兒園,所以就走近跟我介紹了這家幼兒園。這家幼兒園有小班,中班,大班和學前班,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老師只會給孩子放一些兒歌,教孩子跳一些舞。
中班的學生會學習10以內的加法以及拼音,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就要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然後老師會教他們一些字。對於學前班,老師會教會學生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然後認更多的漢字。當時這位老師跟我介紹幼兒園的時候,語氣特別的驕傲。可能他是他認為我有一點文化,所以認為我會喜歡這種類型的幼兒園。
事實上我並不喜歡這種類型的幼兒園,幼兒園肯定會教會孩子學一些有關小學的知識,但是在這個幼兒園裡孩子學習太多東西,竟然在幼兒園學了那麼多,還需要上一年級嗎?其實自己也明白,對於孩子來說,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接觸過多的知識,會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我也認為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心理跟家長離不開關係。在我認為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是孩子美好童年的開始。在孩子童年的過程當中,絕大部分時間孩子應該用來玩耍,而不是一味的學習。
1、平時因為幼兒園布置作業太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比較厭學。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應該將自己的更多精力放在玩耍上,而不是學習上。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做更多有利於身心發育的事情。孩子們可以多多運動,去戶外多做一些遊戲,通過這些運動和遊戲,感覺這個世界全方面的發展自己。
然而現在孩子學習量非常大,每天都要不斷的學習,而且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讓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學習。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能力去對付這些大量的作業,孩子希望自己能夠有時間去玩耍,想獲得自由,然而自己的老師和家長卻不斷地逼著自己去完成作業,所以孩子很容易會產生厭學心理。
2、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會更加的厭學。
孩子在幼兒園成績是比較不錯的,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也會教一些小學的知識,所以剛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功課還是挺不錯的。但是等學到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就會發現自己許多知識都不懂,感覺到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會對學習畏懼,所以在家長的壓迫下,孩子會對學習產生失望,從而產生厭惡感。
3、孩子養成比較壞的學習習慣
因為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學習了一些相關小學的知識,所以在課上不喜歡聽重複的內容,就會開小差,一定會經常不聽課的,所以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7336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