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群里今兒早上炸開了鍋,有位媽媽在群里呼籲大家都別再給寶寶啃磨牙棒了,起因是鄰居家5個多月的寶寶因為一截小小的磨牙棒差點送了性命。
當時孩子媽媽抱著寶寶正在外面曬太陽,突然間發覺懷裡的寶寶抖動了下身體,低頭看時孩子小臉憋得通紅,手裡的磨牙棒竟斷了小半截!媽媽當場慌了神,她下意識用手指往寶寶喉嚨里摳,可就是摳不出來。眼見孩子憋得都哭不出聲,她邊哭邊大叫「救命」,幸好不遠處的鄰居們及時趕了過來,有位年輕爸爸迅速抱過孩子朝他的背部猛拍幾下,「哇哇……」孩子終於哭出了聲,媽媽隨即在寶寶的嘴巴里摳出了那一小塊磨牙棒!
磨牙棒導致的意外我還真的不是頭一次聽說了,兩天前就有位媽媽留言給我:寶寶不小心吞下了一小塊磨牙棒,有事兒嗎?
可見,這小小的磨牙棒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安全。
其實在媽媽們常備的母嬰用品中,有些產品真沒必要去花這冤枉錢,不但起不到預想的效果,甚至還會給您的寶寶帶來各種暗藏的危險。
一、月子牙刷
月子牙刷你買過嗎?一根小木片上綁著一團紗布,當然也有綁海綿的,號稱是柔軟不傷牙齦,且無需牙膏不需用水就能清潔牙齒。可看這月子牙刷的樣子就知道是然並卵了,純粹是自欺欺人罷了。
前不久就有某牙科醫生拿兩款網絡上賣得最火爆的月子牙刷親自做刷牙實驗,結果是可想而知,這種牙刷只能刷到牙齒表面,牙縫等處根本觸及不到,潔牙效果實在不敢恭維。
建議:不管是孕期還是月子期間,媽媽們都需要徹底清潔自己的牙齒,選用軟毛牙刷配合牙膏乖乖刷牙才是明智之選哦!
二、奶瓶清潔劑
剛剛還有媽媽在問:俏媽,我每次洗奶瓶能用奶瓶清潔劑嗎?我不能說「你絕對不能用」,我只能說「不建議」。為什麼回答得如此謹慎呢?
在日常護理寶寶時,我們需要保持乾淨,但一定不能過分追求「無菌」喂養環境。少量接觸細菌反而有利於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和成熟,而奶瓶清潔劑里多少含有清潔劑、殺菌劑等消毒劑成分,這些消毒劑顆粒一旦進入到寶寶腸胃,很容易導致寶寶腸道內菌群失調。
建議:清潔奶瓶、奶嘴、吸奶器、寶寶餐具時並不需要每次都使用清潔劑消毒,只需用清潔刷去除奶漬後常規清潔再高溫消毒即可,最後瀝干水分保持乾燥以備下次使用。寶寶小一些的時候,建議每天至少高溫消毒一次,大一些後一般常規清潔然後保持乾燥就可以了。
三、濕巾加熱器
這玩意兒看著挺高大上,實際真的華而不實。主要原因是並不建議經常給孩子使用濕巾,自然這所謂的濕巾加熱器就更加沒必要了。濕巾中同樣含有清潔劑、殺菌劑等化學成分,長期使用濕紙巾給寶寶擦手口或玩具,會導致有毒物質進入孩子胃腸道;經常用濕紙巾擦寶寶屁屁,還會加重尿布疹。
建議:濕巾偶爾用用就好,在家時還是用溫水洗屁屁、洗手吧,濕巾加熱器還是免了吧,省點銀子豈不更好?
四、防側睡枕
這種枕頭早已被不少育兒專家、兒科醫生們列入黑名單了,原因是很容易給寶寶帶來危險。防側睡枕,它是利用枕頭兩側的填充物來促使寶寶保持仰睡姿勢,以此預防偏頭。殊不知當寶寶不小心側翻後而俯臥,極易引發窒息甚至猝死。
建議: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給1歲前的寶寶用枕頭,澳大利亞則建議在沒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不要給2歲以內的嬰兒用任何形式的枕頭。
五、奶粉伴侶、清火寶
相信不少媽媽給孩子買過奶粉伴侶吧,商家們宣稱說寶寶喝奶粉容易上火、消化不良,而添加了奶粉伴侶或者喝點清火寶後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了。真有這麼神奇嗎?
兒科專家崔玉濤就曾多次指出:從營養和醫學角度,沒有依據應給配方粉喂養兒提供有助於奶粉消化吸收的伴侶性營養素。正常母乳或配方奶喂養,正常添加輔食,沒必要添加「伴侶」等。
建議:奶粉伴侶、清火寶等產品只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奶粉本身並不會導致上火,如果喝配方奶後出現大便惡臭、有奶瓣、脹氣等消化不良現象,首先考慮是不是奶粉沖太濃了,或者添加了過量的鈣劑或VD而導致。
六、磨牙棒
其實並不是說磨牙棒這類產品不好,而是市場上磨牙棒種類多、品牌雜,品質參差不齊。寶寶出牙過程中會出現牙齦不適症狀,喜歡咬硬物啃手指,為了緩解寶寶的出牙不適可以給他使用磨牙棒或者牙膠。磨牙棒是用麵粉壓制而成,質地很硬,但有些品牌的磨牙棒會出現被咬斷的現象,如果寶寶吞咽被噎住,後果不堪設想。
建議:小心駛得萬年船,個人覺得還是牙膠更安全靠譜一些,而且可以多次使用,掉地上了清洗下就好了;如果給孩子啃磨牙棒餅乾,必須在有人看護的情況下。
七、七星茶
在我接觸過的媽媽們中,還真有不少人家中常備七星茶。這種由七味中藥製成的小兒涼茶在有些人眼中簡直成了「神茶」了。寶寶睡眠不好、不愛吃飯、常哭鬧、便秘、有口氣,甚至愛發脾氣時,媽媽們都會想到給孩子喝點七星茶。
建議:涼茶中複雜的中藥成分到底會帶來哪些副作用?說明書中並未明確標識。大人喝涼茶有時都會拉肚子,更何況是嬰兒呢?尤其連輔食都未添加過的小嬰兒更應慎喝七星茶。
八、兒童醬油
有個常識想必很多家長們都知道,1歲內的寶寶不能吃鹽。可仍舊有媽媽們犯愁啊,寶寶的輔食一點味道都沒有,孩子能愛吃嗎?聰明的商家「急家長們之所急」,兒童醬油騰空出世了!
幾乎所有的兒童醬油都打著「純天然」「無添加」等口號,可質檢總局抽查檢測的結果卻並不那麼理想。
建議:嬰幼兒的飲食應該保持清淡,不能把大人的味覺習慣強加給寶寶。過早給寶寶添加調味品只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而且容易造成嬰兒以後挑食、厭食等壞習慣。
九、寶寶游泳脖圈
現在嬰兒游泳館隨處可見,媽媽們都熱衷讓寶寶從小多游泳促進身體發育。不論是游泳館還是家庭用游泳池,小嬰兒游泳時脖子一定是被套在了一個小小的游泳脖圈裡。
國內已有不少專家提出反對嬰兒「套脖圈」游泳,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章蓉婭曾指出:小寶寶脖子很軟,套脖圈容易傷害寶寶稚嫩的頸椎;脖圈是塑料的,臨床有見寶寶對脖圈過敏或脖圈摩擦過度導致皮炎的;脖圈容易壓迫氣管;最危險的是,人脖子上有頸動脈竇,若不小心被壓到,可發生壓力感受性反射,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嚴重者甚至休克。
建議:個人建議如果有條件不如抱著寶寶一起入水游泳,既能享受親子時光,而且也免去了上面這些風險。如果您堅持給寶寶使用游泳脖圈,建議每次的時間儘量短一些,而且寸步不離。
十、學步車
過早地把寶寶扔進學步車,除了大人輕鬆一點,真看不出有多大好處來。先不說學步車容易造成翻車摔倒等危險,長期依賴學步車的寶寶反而更難學會正確走路,而且還容易養成踮腳走路的壞習慣,甚至造成寶寶扁平足或羅圈腿。
建議:不論是使用學步車還是學步帶,孩子的走路姿勢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所以對學走意義不大。一般不建議刻意讓寶寶練習站立或行走,等孩子能站了他自然會想要扶著東西站起來,或者扶著桌邊牆角一步一步挪著走,等進行到很順利時,家長只需要稍加引導一下,孩子自然就學會獨立行走了。
俏媽說: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上面列出的這些母嬰用品並非就是「洪水猛獸」,絲毫碰不得,只是想給大家提個醒:咱們在給孩子買任何東西前,不妨多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嗎?它真的安全嗎?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家長們花費不少心思,當然要花錢的地方也更是不會少。賺錢不容易,如果花了錢反而害了孩子那就真是得不償失了,所謂「花冤枉錢」應該就是如此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7168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