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總是盡心盡力,可是有些家長有力氣卻使錯了地方,對孩子千般萬般好,收效卻甚微。這是因為你做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經常費心費力的對孩子,可是不僅孩子不領情,還可能嫌棄你,甚至討厭你。
1. 過分自責型
很多家長總是覺得自己對孩子不夠好,比如孩子上學忘記帶作業本了,媽媽就開始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監督好孩子,沒有幫孩子收拾好。事實上是誰的錯呢?明明收拾書包的事情應該交給孩子,可是家長做了以後犯了錯誤卻被孩子嫌棄,甚至責備,而家長為了讓孩子少一點愧疚,就把所有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解析:
母乳不足,覺得愧疚;工作忙沒有陪孩子玩,也覺得愧疚;對孩子發了火,覺得愧疚。總是覺得自己愧對於孩子,覺得自己應該再愛孩子一點,給予他再多一點,可是,往往自己付出很多,得到的卻很少,最後搞得自己身心疲憊。雖然你說對孩子的愛不求回報,可是孩子呢?變成了一個沒有責任心,一遇到困難就找媽媽,碰到釘子就怪別人,找藉口,從來不知道自己的責任和錯誤在哪裡,這就是你要的結果嗎?
2. 控制欲極強型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就要教育,自己就得當他人生的指導老師,任何事情都要替他決定,讓孩子按照自己規劃的人生去走。這種虎媽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不能有悖於你的決定,否則就是叛逆,就是不聽話。小時候管孩子吃飯、學習,長大後管孩子報專業、找對象,難道你要管孩子一輩子?

解析:
這種家長的內心其實都很自私,總是把自己當年沒有實現的願望或者自己期盼的人生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失去選擇的自由。望子成龍是好事,但是過猶不及,這種類型的家長全然不顧及孩子的想法,忽視孩子的內心,孩子聽媽媽話,依賴父母,結果變得沒有主見。
3. 熱衷攀比型
小時候比誰長得高,上學了比誰成績好,長大了比誰上的大學好,找的對象好……父母總是能找出一堆事情和別人家小孩比較。親戚朋友、左領右舍家的孩子,都是你的攀比對象,巴不得自己家孩子是世界上最棒的呢。

解析:
別人家的孩子學英語了,我們也要送過去學;別人家的孩子學了鋼琴,不行,我得讓我孩子也學個樂器,舞蹈也行……孩子總是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當中,他的一切都成了父母和別人攀比的籌碼。最後孩子覺得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於是,忘記了自己學習的意義,也忘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4. 過分孩奴型
生了孩子自己,孩子就成了媽媽的全部。於是這些媽媽就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也忽視了自己的事業、朋友,甚至愛人。每天心裡只有孩子的一切,孩子的事情才叫事,其他的,那都不是事!於是遠離了愛人、朋友、社會,變成了徹徹底底孩子的奴隸。

解析:
似乎只有這種全心全意的撲在孩子身上才是愛他,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可是,當你每天圍繞著孩子身邊的時候是不是忽視了別的重要的東西呢?比如愛人,有了孩子之後和他好好說過話嗎?比如事業,有了孩子是否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結果家庭經濟全要依賴丈夫呢?比如社會,你是否快要和外界脫節了呢?
5. 憂心忡忡型

經常看到新聞上或者朋友圈說誰家孩子丟了,或者哪裡又發生了車禍,這就導致家長們對孩子總是不夠放心,孩子出門家長總是會憂心忡忡。外出要叮囑是好事,但是過分擔心就有點沒必要了,否則總是擔心這種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是否會覺得心好累呢?每天活在自己壞的幻想當中,想想都覺得好辛苦,為什麼不能想點開心的事情呢?

解析:
對於孩子的叮囑是必要的,要教會孩子如何過馬路,遇到陌生人該怎麼應對,遇到緊急情況要找警察叔叔,記得家裡人的電話號碼……給予孩子最好的安全教育,剩下的就交給他自己吧。不要天天繃著大腦里的弦,要不然這輩子你有操不完的心,不覺得累嗎?想開點!
6. 過度操勞型

在我看到的家庭里,孩子總是享受最好的,而父母總是最操勞的。父母白天要上班,賺錢,下班後還要做飯,當孩子吃過飯以後洗碗,然後等著孩子洗好澡以後很晚了還要洗衣服……坐公交車有了座位先給孩子坐,有好吃的先給孩子夾到碗里,而孩子似乎對這些照顧習以為常,甚至覺得理所當然,完全忘記了對父母的感恩,也許有一天當家長無法照顧自己的時候會埋怨父母,甚至怨恨父母。

解析:
雖然說照顧孩子是應當的,但是過分的照料,過度的勞累,讓孩子失去了動手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許也喪失了動手的能力。這樣的家長培養出的孩子不懂得感恩,甚至會變得自私自利,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所以說,在教育的道路上,你是否走錯了方向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715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