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媽媽留言提問,為什麼寶寶吃奶的時候不老實,身體扭來扭去不說,嘴裡還發出哼唧哼唧的聲音,好像不太願意吃奶似的。難道寶寶病了嗎?
一、扭扭+哼唧=病了?
為了避免急脾氣的媽媽開啟狂躁模式,月小咖先說結論,再解釋原因。如果寶寶沒有更激烈的哭鬧或者身體不適的報警信號,這種」扭來扭去+哼哼唧唧「的吃奶模式是正常現象!正常的,正常的,正常的,安心了吧?讓我們接著看原因。
如果是剛出生的寶寶,和媽媽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默契,媽媽抱著喂奶的姿勢不舒服,需要寶寶通過扭動的姿勢進行自我調整,也是給媽媽發出」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的訊號。
如果是4-5個月左右的寶寶,進入了厭奶期,開始對」口味一成不變「的奶奶產生牴觸的情緒,加上喝奶量開始減少,胃口欠佳,自然對吃奶這件事有牴觸、有情緒,這是寶寶正常的生理階段和需求。
除了特定年齡帶來的」哼唧「反應之外,針對大多數仍在哺乳期階段的寶寶,還有兩種可能的原因。第一是寶寶想放屁、有尿意或想拉臭臭,正在」醞釀「情緒;第二是一個姿勢維持太久,加上也吃飽了,就開始用身體語言進行」抗議「。
二、錯誤喂奶」十宗罪「
說到這裡,月小咖忍不住想提一下育嬰界兩個最冤枉的主兒:一言不合就拉著喂」奶「;一點不爽就斷定缺」鈣「。拿哺乳當」萬能法寶「,會增加孩子腸胃負擔,還有可能造成寶寶脹氣。(奶一臉無辜:怪我咯?)吃奶哼唧是缺鈣,睡得不好是缺鈣,甚至連皮膚不好,都能聯想到缺鈣。(鈣一臉無辜:怪我咯?)
奶和鈣不會犯錯,錯的是「修煉不足」的人。吐槽完了,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有哪些不正常的吃奶現象,月小咖總結了比較常見的十種,並列出能夠化解每種錯誤的」洪荒之力「。
1.姿勢錯誤之一:頭部太低
小寶寶的胃是水平的,而且封口還不嚴,因此很容易吐奶。如果喂奶時頭部太低或者與身體完全水平,會加重吐奶的現象,如果流入耳朵還會引起中耳炎。
洪荒之力:
喂奶時將頭的一側稍稍抬高,如果是抱著喂,可以通過胳膊調整角度,如果是躺著,可以給寶寶加一個2-3cm的小枕頭。
2.姿勢錯誤之二:只含乳 頭
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是讓寶寶含住乳暈,而不是只叼著乳 頭吸吮。只含乳 頭的喂奶方式會導致寶寶在吃奶時吸入過多的空氣,引起腹脹或打嗝等。
洪荒之力:
先用乳 頭刺激寶寶嘴唇,等他張開小嘴,再讓他一口含住。
3.內容錯誤之一:只吃前奶
寶寶才吃了幾分鐘,有些媽媽擔心這一側沒有了,就換另一側給孩子吃。而前奶含糖高,但脂肪含量不足,寶寶容易餓,還容易出現腸絞痛。在公共場合只喂應急奶的媽媽也應注意。
洪荒之力:
儘量讓孩子單側吃久一點,可以通過寶寶的吞咽聲和反應判斷是否還有奶。為避免漲奶,可將另一側用吸奶器排空,收藏到冰箱。
4.內容錯誤之二:輔食加鹽
寶寶進入添加輔食環節,有些家長怕孩子食之無味,會在輔食中放鹽,吃慣了」有滋有味「的食物後,寶寶就開始喪失對奶奶的興趣。
洪荒之力:
一歲以內的寶寶可以不用額外添加鹽分,至於原因,請問度娘。
5.速度錯誤:太快太慢
漲奶時趕快讓寶寶吃,寶寶吃慣奶瓶不願意吸母乳……快到噴一臉,慢到滴答滴,不論快慢,都影響寶寶吃奶時心情,甚至厭奶。
洪荒之力:
分泌與吞咽速度應匹配,如果漲奶,可以先用吸奶器吸出來一些。如果分泌不足,應該」拓展「奶量,並減少用大號奶瓶。
6.步驟錯誤之一:未排空氣
喝完奶不拍嗝,寶寶會容易吐奶、打嗝或漲肚。
洪荒之力:
每次吃完奶,將寶寶豎抱,或斜放在腿上,支撐好頸部,輕拍孩子後背5分鐘,將吸入的空氣排出。
7.步驟錯誤之二:過度清潔
缺少天然油脂保護,乳 頭很容易皴裂或被細菌侵害,患上乳腺炎,影響哺乳。
洪荒之力:
母乳有消炎作用,內含油脂還可以滋潤乳 頭,喂奶後多擠出一兩滴,均勻塗抹在乳 頭上,可以緩解皴裂並保護乳 頭。
8.時間錯誤之一:飢餓過頭
哭泣是寶寶飢餓的後期信號,如果等寶寶哭成淚人再喂奶,會讓他吸入太多空氣。
洪荒之力:
用手指輕觸寶寶嘴唇周圍,如果他張開小嘴到處尋找乳 頭,說明哺乳時間到了。
9.時間錯誤之二:邊喂邊睡
尤其是寶寶吃夜奶的時候,媽媽的乳房或衣服容易造成寶寶機械性窒息。
洪荒之力:
除了打起精神,派人看護,好像也沒有別的好辦法。忘我境界!母乳媽媽的偉大就在於此。
10.環境錯誤:體味太重
尤其是月子期間,有些不洗澡、體味重的媽媽也會讓寶寶沒心情喝奶。除此之外,太亮、太熱等環境因素,也會造成寶寶厭奶。
洪荒之力:
室溫20-24度,濕度45%-70%。環境優雅,沒有異味。如何達標?還問度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