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兩小時,才是產婦真正的「生死攸關」!

都說,「兒奔生,娘奔死」,還說,「女人生孩子就像從鬼門關前過一遭」,可見生娃對女人來說危險極大。你以為寶寶出生就萬事大吉?圖樣圖森破!前一刻生完寶寶暢想美好未來的新媽媽,後一刻也可能這些危險撒手人寰,將生命畫上一個大大的句號!而這一切最有可能發生的地點不是產房,而是產後2小時內的病房!

一、悲情媽媽,倒在第四產程

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橋段:「女人在產房裡嚎得撕心裂肺,男人靜靜蹲在門口,指關節因拳頭握緊而變白。突然,嘹亮的嬰兒啼哭劃破長空,寶寶平安降生了,男人心裡懸著的石頭終於放下了……」

以上是豐滿的理想,讓我們來看一例骨感的現實。23歲產婦葉女士剖腹產下男嬰,開始還有說有笑,問兒子漂不漂亮。輸液後出現不適,被診斷疑似羊水栓塞經搶救10多個小時後在醫院不治身亡。

傳統醫學將產程劃分為三個階段,隨著醫學的發展,醫生髮現多數併發症出現在第三產程之後,因此將從胎盤娩出到產後2小時(或4小時)定義為「第四產程」。

二、拉你進「鬼門關」的五大「惡人」

在產婦致死率排名最高的5種併發症中,有2項是第四產程內高發,另外3項多發生在產後24小時或更久。於是,能否逃過產後2小時的「鬼門關」,就成為保衛產婦生命安全的「第一場戰役」。

1.產後大出血

產後出血的發生機率約為5%,相對其他併發症而言更加普遍。好在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只要「備戰」充分、應對得當,致死的機率並不高。

有凝血障礙、巨大胎兒、前置胎盤、有多次宮頸手術或刮宮史的產婦應提前到正規醫院備產。此外,分娩時宮縮乏力、胎盤娩出時出現殘留的情況也會導致大出血,只要及時輸血、針對病因採取適當措施止血,產婦生命安全係數還是很高的。

2.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猛於虎」的主要原因是,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與產後出血正相反,羊水栓塞的發病率較低,只有1/1萬-2萬,但死亡率卻高達60%以上。發病迅猛、病情兇險是羊水栓塞的特點,它也因此被稱為「惡魔抽籤」。

產婦年齡如果超過35歲,且有前置胎盤、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等併發症時最危險。此外,分娩過程中使用縮宮素不當,也可能會造成羊水栓塞。

產婦發病時會出現嗆咳、寒戰等症狀,繼而呼吸困難,甚至休克。鑒於致病機制不明,目前採取的搶救措施一般是摘除子宮!生命和生育同時放在天平兩端,需要簽字的爸爸們,可千萬不要猶豫啊!

3.血栓性的血小板減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高發期是產後24小時內,有免疫性疾病或者肝炎患者要尤為注意。它的發生率與羊水栓塞相當,約為1/10000,死亡率根據治療的及時程度不同從10%-90%不等,區間較大。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的搶救關鍵是及時更換血漿,但因為目前全國多地都有血庫缺血的窘境,很多時候需要寄希望於親友間的互助獻血。

4.肺栓塞

肺栓塞的發生機率與羊水栓塞類似,為1/10000左右,同樣,因為發病急,死亡率也高達70%以上。與羊水栓塞不同的是,肺栓塞一般出現在產後2-3天。

肥胖、潛在高凝血風險、孕期活動太少、有糖尿病的產婦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產後大便過於用力是「推動」血栓脫落的一項重要原因,發病症狀與羊水栓塞類似。

5.產褥感染

如果產後24小時,產婦仍有高熱症狀(38度以上),應考慮產褥感染。不僅是生殖道感染,產褥感染還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

有婦科炎症、分娩的無菌操作不規範或使用的醫療器械消毒不夠的產婦更容易被感染。治療方式一般根據感染部位、症狀輕重不同,有針對性進行治療。

月小咖說

產後2小時,家人必做4大觀察:

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徵,如脈搏、血壓等;

觀察產婦是否出現呼吸困難、口渴、精神乏力等情況;

觀察產婦陰 道口是否持續流出暗紅色血液,且不能凝結;

觀察產婦出血總量,過大則及時彙報給醫護人員。

此外,產後2小時,家人還需要幫助新媽媽與寶寶儘早親密接觸、進行第一次哺乳;護士會每15分鐘幫助產婦按摩子宮,檢查出血量……別忘了,家人還要幫忙勸退各路「參觀者」,給產婦營造一個安靜、舒適、乾淨的休息場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713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