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時,不論原因為何,很多老人皆以「受涼,拉肚子」概括,殊不知輪狀病毒感染也有此種症狀。
另有寶媽以為輪狀病毒腹瀉是一個自限性疾病,「治不治都會自己好「。
不論何種心態,先給大家看這樣兩組數據:
全球每年約90W人因感染輪狀病毒死亡;
直到現在,腹瀉仍然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僅2008年,全球約45.3萬5歲以下兒童死於輪狀病毒感染,占因腹瀉離世孩子的37%,占5歲以下死亡兒童的5%。
數據如此可怕,可見,這個小小病毒,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
一、偏愛「嬰幼兒「的病毒
輪狀病毒性腹瀉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發病人群主要為2歲以下的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腹瀉多發於9—12月。輪狀病毒性腸炎為自限性疾病,發病數日後嘔吐停止,腹瀉減輕。
二、沒有症狀就安全了?NO!
寶寶感染了輪狀病毒,並不是馬上會出現症狀,首先會有1—7天的潛伏期,這期間寶寶可能沒有任何表現。但是潛伏期一過,症狀就會出現。
開始的表現往往為發燒和嘔吐,大約一半寶寶會發燒,但大多是低燒,但也有約 1/3 的寶寶會超過39度。80%—90%的寶寶會有嘔吐現象,這些症狀持續1—2天後,寶寶就開始拉水一樣的大便,一天可以拉10—20次,腹瀉一般持續3—8天。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感染輪狀病毒後會有不同的表現。新生兒因為從媽媽那裡得到的抗體還比較高,感染後常常沒有症狀或症狀很輕。但早產兒例外,因為沒有獲得足夠的抗體,出現重症表現的風險要高於足月兒。
重症病例主要發生在3—24個月之間的寶寶,只有大約 25% 重症病例發生在 2歲以後。大部分寶寶要感染多次,但第一次感染的症狀往往比後繼的感染要重,後繼的感染症狀比較輕,甚至沒有症狀。
三、」吃」進去的輪狀病毒
是的,輪狀病毒多是寶寶經由嘴巴」吃「進去的,之後,在寶寶腸胃道進行繁殖,然後從糞便中排出。受感染病患的糞便每克可以包含超過1000億個有傳染性的病毒顆粒,而其中只要10顆到100顆就可以藉由傳播而感染另一個人。
另外,嬰幼兒的個人衛生習慣建立的不夠完善,會把糞便中的病毒,通過手的觸摸沾染在玩具和桌椅表面,如果其他健康寶寶的手沾到病毒後放入嘴巴中,就會造成輪狀病毒腹瀉。
四、「三要兩不要「,嚴防病從口入!
輪狀病毒一度被稱為「民主病毒」,因為無論寶寶出生在窮國還是富國,也無論寶寶出生在溫帶還是熱帶地區,出生後幾年都基本要感染,它對每個寶寶都是民主而公平的。所以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三要,兩不要「,嚴防病從口入!
不要給寶寶吃不幹凈和變質的食物;
不要讓寶寶喝生水。
要讓寶寶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喂養前後,要對寶寶的奶瓶、勺子等進行煮沸消毒;
要給寶寶的玩具和坐便器等定期消毒。
另外,輪狀病毒有明顯的季節性,它特別喜歡在20攝氏度左右的氣溫下活躍。每天都要記得固定時間開窗通風,在病毒高發季節儘量不要帶寶寶到遊樂場等公共場所玩耍,以減少感染機會。
五、寶寶被感染了,怎麼辦?
因為輪狀病毒腸炎會造成孩子短時間內大量丟失水分和電解質,所以保證孩子不脫水是首要目標,同時要維持孩子的電解質和營養的平衡。另外,輪狀病毒腹瀉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所以治療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寶寶扛過生病的過程。就像風暴已經來了你阻止不了,你所能做的是守住自己的房子不要被風暴吹垮。
針對輪狀病毒,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案,一是服用胃腸黏膜保護劑蒙脫石(思密達),二是使用微生態製劑,如培菲康、金雙歧、媽咪愛等,對於營養不良的寶寶要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寶寶的飲食應禁乳糖,有利於腹瀉痊癒。
雖然冬天並非輪狀病毒最高發的季節,但是冬季寶寶抵抗力較弱,加上室內溫度較高,因此,即便過輪狀病毒高發的春秋季節,寶媽仍需注意,做到」三要兩不要「,給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必要時帶寶寶到當地疾控機構進行輪狀病毒疫苗接種,有效預防孩子感染被感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7133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