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得太多」竟是孩子萬病之源?來學學這位媽媽的處理方式!

棋子傀儡| 2016-12-10| 檢舉

近日,小編所在的醫院收治了一個足月新生兒,症見發燒伴雙側大腿軟組織紅腫,考慮細菌引發軟組織感染而入院。查房那天,正值秋分,並無溫度驟降跡象,室溫在21~26度左右,寶寶的家長人人穿著一件短袖,孩子卻里里外外衣服毛毯裹了四五層,最外面的還是一件厚厚的棉衣。寶寶小臉被捂得紅彤彤的,伸手摸去,全身被汗侵透。衣服穿成這樣,發生軟組織感染真的就再所難免了……

醫院的龔主任耐心地給這對家長解釋了給孩子穿太多衣服的危害,俗話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而「穿得太多」可能就是孩子的萬病之源。龔主任指出為人父母僅有愛心遠遠不夠,如果無知,好心也會辦壞事。因此,充足的育兒知識儲備也是家長必須做好的事。

「穿得太多」竟是是孩子萬病之源 ?

其實,上文中這樣的家長絕不只有一兩個,在醫院、在街邊隨處就可遇到。一些發燒的孩子,查房的時候醫生明明已囑咐少披點衣被,但大部分家長就是無動於衷,醫生自己動手給孩子減少一個蓋被,脫掉一件衣服,一轉身就發現孩子老人又給加回去了。嬰兒怕著涼,要多穿衣服,感冒發燒了就更應該蓋上被子捂汗,國內不少家長對孩子穿衣的態度就是這樣極端,總覺得孩子身上的衣服越多才越安全。一到秋天就把孩子穿得像個粽子,卻不知道衣服穿多了一樣會損害孩子的健康。

「穿得太多」 是孩子萬病之源,特別對於嬰幼兒來說,穿得太多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出現捂熱綜合徵。孩子的身體被包裹在厚厚的衣物里,身體散發的熱量無法循環,衣被裡的溫度越來越高,孩子又小,熱得不行了也難以表達,長久的高溫導致孩子高熱、脫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環衰竭,這就是捂熱綜合徵。也許你不相信,這真的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疾病,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地區十分多見,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因此喪命,有些孩子搶救過來了,卻留下了無法治癒的腦損傷……

不僅如此,有一些流傳甚廣的錯誤民間育兒法,左右著家長的行為——譬如在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捂被子發發汗,會減輕病症。其實這完全是謬論,若如此做,孩子的處境可能會更加危險,由於熱量無法散發可能導致體溫持續上升,甚至達到40℃以上,短時間內大量的出汗則會導致孩子脫水、休克。

此外,孩子的新陳代謝本來就比較旺盛,過多的衣服也讓他們更容易出汗,這樣一來,痱子、毛囊炎等皮膚疾病也會找上門來。這些小的感染病灶也可能擴散導致軟組織感染,甚至蜂窩織炎,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孩子。

來學學這位媽媽的處理方式!

那麼,到底該如何給孩子正確添衣呢?醫院龔主任除了是一位有著副主任醫師的兒科主任,她還是一位機智的媽媽,她分析到:

穿衣無非就是兩種目的,一為遮體,二為保暖,當氣溫足夠高了,到了24℃以上,清醒狀態下就沒有什麼保暖的需求了,穿一件單衣遮體即可。大人如此,孩子也一樣。

當氣溫低於24℃,大人會根據自己遍布皮膚的溫度感受器的信號,感知冷暖,調整穿衣的件數和厚度。嬰幼兒不會自己訴說,我們可以參考一個比較實用的原則:一歲以內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

一歲以上的嬰兒和兒童體溫調節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樣了,可以參照大人一樣穿衣。三歲以上的孩子很多也都會自我表達冷暖,只要孩子不覺得冷就沒必要多穿。你也可以摸摸孩子的手心和後背,如果是暖和的,身上也不出汗就說明衣服穿得比較合適。

說得很貼切,表達得很中肯。是啊,身為一名家長,我們愛孩子,就應該讓他穿得舒服,而不是讓他多多穿衣服。那些因捂熱綜合徵致死的寶寶是不幸的,是死於家長的無知,更是死於社會文明的落後。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為了孩子的未來,科普育兒知識,提高家長認識,這是一場與「無知「迫在眉睫的戰爭,我們永不停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688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