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掉飯桌上的一碟魚後,媽媽強忍憤怒做了一件事,效果太贊了

棋子傀儡| 2016-12-10| 檢舉

周末,豆豆的玩伴小米來作客,被豆媽邀請留下來吃午飯。

兩個小傢伙玩得不亦樂乎。

豆媽做好了午飯,豆豆看了一眼飯桌脾氣爆發:「又是吃魚!我不要吃魚,我要吃牛扒!」

「聽話,媽媽今天沒去超市,明天買!」

「不行,我不要……」,「哐當」一聲,4歲的豆豆揮起了手上的玩具槍將飯桌上的整整一碟炸魚打落在地。

豆媽強忍住內心的憤怒,「『計時隔離』4分鐘,好好反省一下你剛才的行為!」豆媽將豆豆抱到牆壁的一角,那裡有一張小凳子,她讓豆豆面向牆壁坐下。不理會豆豆,豆媽跟小米吃起了午飯。

「隔離」了4分鐘後,豆媽也調整好了情緒,她走到豆豆身邊問:「說說你剛才為什麼要那樣做?」

「我不想吃魚!」

「但是你剛才浪費一盤食物,還打破了一個盤子。」

「我錯了!」

「那麼,再給媽媽說一說你為什麼被『隔離』吧。」

「我打掉了炸魚,還打碎了一個盤子。」

「下次想吃牛扒怎麼辦?」

「等媽媽買回來。」

「好了,去吃飯吧!」牽著豆媽的手,豆豆走到了飯桌吃飯,兩個小傢伙又開始有說有笑。

「計時隔離」(也叫Time Out,在中國叫「面壁思過」)是歐美父母間非常流行的懲罰孩子的方法,因為沒有暴力,並且實用有效而備受推崇。

為什麼「計時隔離」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和群體意識,年幼的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很大,一旦受到冷落或被孤立,就會感覺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他們對大人的區別對待也變得敏感。當他們在獨立無聊、沒有任何娛樂的地方面壁,他們能將關注點放在剛才的錯誤上,重溫自己的言行,並且發現哪個行為導致自己受到懲罰。

需要注意的是,讓孩子「計時隔離」期間,大人不要責罵毆打或帶任何的負面情緒,更不能大吼不叫,否則孩子會感覺到被嫌棄或拋棄,而是冷靜地對孩子說:「3分鐘,想想你剛才犯的錯誤,然後再告訴媽媽!」

這種方法不適用於3歲前的寶寶和12歲後的孩子,3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未夠成熟、並且記憶短暫,過早使用「計時隔離」會給小寶寶造成誤導,以為大人不愛自己了,給幼兒的心靈造成負面的影響;12歲後的孩子進入叛逆期,有很強的自主意識,「計時隔離」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引致孩子的反感和強烈的牴觸。

要想「計時隔離」的效果更好,請爸媽們記住的原則:

1、不要因為孩子的行為而否定了孩子

有些父母習慣在孩子犯錯後給孩子貼上標籤,「煩人的孩子」、「搞破壞的孩子」、「討厭的孩子」,並且在懲罰孩子後還時常提起,甚至嘲弄孩子的人格。這種糟糕的行為不僅會讓「計時隔離」失效,還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請記得給孩子這樣說:「想想你剛才犯的錯誤,但不要忘記我愛你!」

2、「計時隔離」的時間不能過長

常見於國內的不少課堂,讓孩子面壁思過時,有時候一站就是半天或一整天,這種行為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大多數孩子在一開始站的時候,往往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但過長的時間會讓孩子由後悔演變為怨恨,過猶不及的面壁說白了是大人在宣洩情緒。一般來說,「計時隔離」的時間標準應該是每大一歲增加一分鐘,上限是10分鐘。

3、絕對不要關閉至「黑房」

被幼兒園老師關至「黑房」導致幼兒心靈受創的事例時有發生,這種行為不叫「懲罰」,而是「虐待」。任何懲罰都必須在保證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才叫教育,否則恐懼占據了孩子的心靈,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過錯,還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4、懲罰後記得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且說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面對越是年幼的孩子,越要做到這一點,讓孩子知道爸媽懲罰你是因為你剛才犯了某個錯誤,而不是不愛你,同時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不對。孩子將「面壁」跟「錯誤」一結合——「因為我打掉了飯桌上的煎魚,這個是不對的行為。所以媽媽懲罰我面壁思過。」同時趁熱打鐵,讓孩子說出自己如果不做破壞的行為,怎樣做可以更好,從而讓孩子在日後做出更正確的舉動。

5、「計時隔離」的地點非常重要

最好不要選擇會轉移孩子注意力的地方,比如可以玩水的洗手間、可以看書的房間或者堆著玩具的隔間,最理想的地方是只有讓孩子可以坐的一張小凳子,其他什麼也沒有,比如牆壁的角落或空曠的樓梯間,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因為犯了某個錯誤而被隔離」這件事兒上,教育效果會更好。

幼兒教育專家】微信公眾號bb-edu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688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