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在會走路之前幾乎都是在爸媽的懷裡度過。被各種橫抱,豎抱,面向外抱,飛機抱……
最近,Mommy看到麻麻們又因為抱的問題激烈討(si)論(bi)——低月齡寶寶到底能不能豎抱。
傳統育兒觀認為,新生寶寶的頭頸背部還沒有發育成熟,沒辦法撐住自己大大的頭,為了保護頸椎,要橫抱在臂彎里。
於是問題來了,寶寶不樂意。抱在懷裡扭來扭去哇哇大哭,一豎起來靠在肩頭,瞬間風平浪靜。
Mommy的小傢伙剛出生的時候倒是沒這個問題,4、5個月的時候開始傲嬌,除非心情特別好,否則沒辦法橫著抱。連躺下也不願意。
沒辦法只能時不時抱起來,出門遇到大媽,還會被大力吐槽「這樣要不得」(明明已經能抬頭了……)。
小月齡寶寶真的不能豎抱?下面Mommy就來上圖上真相
豎抱寶寶哪家強?
前幾天Mommy看到了林志穎家雙胞胎寶寶滿1歲抓周的新聞,兩個孩子一轉眼這麼大了,還是一樣嫩萌萌
Mommy對兩個孩子的記憶還停留在他們剛出生的時候
發現了嗎?兩個孩子在出生十幾天的時候,就被爸爸豎著抱在懷裡。評論區還激起一片擔憂。
同樣家有雙胞胎的范瑋琪家更是寶寶出生不久就抱起來給大家報喜
大S老公汪小菲也爸爸力Max,把當時新生的小玥兒抱在身上坐著拍嗝,引起勸誡無數。
實際上,汪爸爸用的是一種美式拍嗝法:寶寶坐在大人腿上,身體側面靠著成人胸口,大人用虎口托住寶寶下巴,在寶寶背部輕拍。
這種方法在不少國外育兒書中都有記錄,動圖演示一下
那麼,除了拍嗝,平時能不能豎抱寶寶呢?
寶寶究竟能不能豎抱
讓Mommy在滿屏「6個月以下寶寶不能豎抱」中說一句,可以豎抱,並且是生下來就可以。
Mommy在大學學習嬰兒護理時,也沒有聽說6個月以下的寶寶一定不能被豎抱的說法。
當然出於謹慎,Mommy查詢了相關資料,當醫生的小夥伴也在聽完後一臉懵逼:豎抱怎麼就傷頸椎了?
平抱和豎抱不過是脊柱承受的重量方向不一樣而已,一個承受橫向力量,另一個承受縱向的力量。
舉個最常見的栗子:早產的寶寶在接受「袋鼠育兒」時,哪一個不是被豎抱著緊貼在胸前?
關於這一點,育兒專家@張思萊奶奶也曾經說過:新生兒期的寶寶就可以豎抱,但要注意保護好孩子的後背和頭部。
豎抱的好處
1.豎抱拍嗝,可以有效減少寶寶溢奶和食物返流;
2.和爸媽皮膚接觸面積更大,親子感情up;
3.寶寶在子宮曾經的姿勢,更有安全感;
4.豎抱的寶寶能看到更多,刺激視覺和認知發育;
5.長期橫抱,寶寶容易長出扁頭。
豎抱注意事項
1.必須保護好寶寶頭部和背部;
2.剛開始時間不宜過長,5分鐘左右即可。隨著寶寶長大逐漸延長時間;
3.貼胸豎抱時,注意要把寶寶的頭轉向一側以免窒息;
4.超過4個月還無法豎頭的寶寶,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除了豎抱還有這些
豎抱不可怕,寶寶長期被同一個姿勢久抱不動隱患更大;多種抱姿輪流來,對孩子和爸媽最好。
搖籃式
也就是最常見的橫抱,寶寶的頭枕在一條手臂上,大人的另一隻托住寶寶臀部。
低位豎抱
早產兒「袋鼠育兒」的最常用姿勢,將寶寶面對面抱在胸前,環腰抱住,並記得把Ta的小腦袋轉向一側。
PS.在這個姿勢基礎上把寶寶的頭靠著大人肩膀上就是高位豎抱了,更適合大一點的孩子。
飛機抱
寶寶腸絞痛時這種抱姿能緩解一定疼痛。寶寶面朝下趴在手臂或者腿上,有助於排出氣體。麻麻還可以從上而下撫摸寶寶的背部進行安撫。
面向外抱
從腋窩抱起寶寶,面向外貼著大人胸口,一隻手穿過腋下,另一隻托住寶寶臀部。比較省力,適合長時間外出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661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