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錯誤的帶娃方式等同虐娃,寶寶心裡苦,但寶寶說不出!

一、豎立抱新生的寶寶

面對小小、軟軟的小寶寶,初為父母的爸爸媽媽們一定既緊張又興奮,我會不會弄傷寶寶,怎樣抱才能讓寶寶更舒服、更開心呢?有的外婆奶奶在寶寶出生幾天時就把孩子豎著抱,這樣的做法對寶寶脊椎發育極其不利。

豎抱對寶寶脊椎發育極其不利

1~2個月的嬰兒,主要是平抱,也可採用角度較小的斜抱。平抱時讓嬰兒平躺在成人的懷裡、斜抱時讓小兒斜躺在成人的懷裡。不論是平抱或斜抱,成人的一隻前臂均要托住嬰兒的頭部。另一隻手臂則托住嬰兒的臀部和腰部。對於易吐奶的小兒則應採取斜抱,這樣可防止吐奶或減輕吐奶的程度。抱嬰兒既要注意保護好嬰兒,還要抱得舒服,同時使嬰兒有安全感,抱起和放下的動作要慢要輕。3個月的嬰兒,主要採取斜抱或直立抱。

二、給新生兒綁腿

寶寶在媽媽子宮裡時,腿是蜷縮的,出生後也是 一樣,爺爺奶奶一看寶寶是O 型或 X 型腿,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孩子兩腿拉直然後用布帶捆好,認為這樣就可以預防 O 型或 X 型腿,寶寶的腿就會長直,這樣的做法會因壓迫導致皮膚損傷、肢體缺血。

綁腿壓迫導致皮膚損傷、肢體缺血

事實上,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腿沒有大人那麼直,並不需要過多擔心。在 8 歲以前,孩子有點 O 型或 X 型腿,絕大多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由於在媽媽肚子裡的造型,都會有點 O 型腿, 2 歲左右會自己變直。

三、過度搖晃寶寶

大多數嬰幼兒都很享受被父母抱在懷裡輕輕晃著,但搖晃一定要有度。在寶寶日常護理中,經常看到很多媽媽為了安撫寶寶哭鬧或者哄寶寶睡覺,都會採取搖晃的方法。其實,這種錯誤的安撫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一位家長用力搖晃孩子哄其入睡,竟把孩子晃得口吐白沫,陷入昏迷,最終死亡。

搖晃一定要有度

1歲以內的孩子顱腦還在發育期,顱骨的生長速度遠遠高於大腦的生長速度,腦內組織如豆腐般脆弱柔軟,必須避免受到外力的撞擊。寶寶頭部重量大,且頸部支撐力較弱,搖晃寶寶很容易會損害寶寶頸部的肌肉和韌帶。

四、給新生寶寶睡枕頭

新生寶寶與成年人脊椎不一樣,0-3個月寶寶的脊椎是平直的,沒有弧度,所以這時候給寶寶一個有高度的枕頭反而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睡眠不好。

避免寶寶緊貼在枕頭那面的顱肌受到壓迫而變形

剛出生的嬰兒,頭幾乎和肩膀相等,平睡、側睡都很自然。給新生兒水上又硬又高的枕頭,使新生兒脊柱的發育受到了影響。所以。為了兒童的正常發育,根據新生兒的生理特點、發育的特點,不要給新生兒睡枕頭。為了防止吐奶,嬰兒上半身可略墊高一厘米。家長在應讓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調整一下寶寶頭部的睡眠位置,避免寶寶緊貼在枕頭那面的顱肌受到壓迫而變形,亦可防止偏頭!

五、給寶寶把屎把尿

過早的給寶寶把屎把尿,會傷害寶寶的泌尿排泄系統

有的老人家為了節省紙尿褲的錢,過早的給寶寶把屎把尿,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會傷害寶寶的泌尿排泄系統,如果剝奪孩子的自主權,提前訓練,不僅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更會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造成傷害。傳統的把尿,有時會使孩子髖骨損傷,或者遺留尿頻的毛病。

六、給寶寶強行灌藥

捏鼻子給寶寶喂藥,導致寶寶嘴張開的同時,氣道也被打開,這種所謂的「司空見慣的傳統招數」實際上是極危險的一種喂藥方法。

喂藥器具的不同,靈活選擇合適自己寶寶的喂藥方法,如:滴管、奶瓶

面對小寶寶們抗拒吃藥這個問題,很多新爸爸媽媽都感到束手無策。1、先穩定寶寶情緒。由媽媽或經常照顧寶寶的成年人穩定好孩子情緒,避免哭鬧時喂藥。2、根據喂藥器具的不同,靈活選擇合適自己寶寶的喂藥方法。可以選擇滴管或奶瓶幫助寶寶將藥物完全送入胃中。3、喂藥後還需給寶寶少量飲水。同時保持嬰兒坐位、半臥位或者側臥位5分鐘左右,避免藥物被吐出而嗆入氣管。

寶寶半夜哭個不停是怎麼了?寶寶老是吐奶怎麼辦?輔食該怎麼添加?寶寶發燒,咳嗽了怎麼辦?腸絞痛怎麼辦?寶寶撫觸怎麼做?寶寶便秘、腹 瀉怎麼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647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