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人皆知,嬰兒會伴隨著一聲非常響亮的哭聲來到這個世界,那麼嬰兒第一聲哭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嬰兒在出生前,需要母親十月懷胎。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的生活是通過臍帶和胎盤依附於母體,肺內充滿液體,並不是依靠呼吸進行氣體交換,而是依靠胎盤循環來進行的。那麼,一旦胎兒離開賴以生存的胎盤和臍帶,就要吸入的氧氣,成功完成肺呼吸。但外面的世界不是嬰兒所習慣的那種舒適愜意的水中世界,鼻腔、口腔和肺部初次受到自然界空氣的刺激,促使他發出大聲地叫喊。這種呱呱的哭叫聲代表著其肺部和全身各臟器開始工作,標誌脫離母體的嬰兒開啟了新的生命旅程。從剪掉臍帶開始,嬰兒從生理上和母體完全分離,嬰兒為了呼吸氧氣,打開肺而大聲啼哭。嬰兒的第一聲哭是她脫離母體的正常生理反應。
她需要無微不至的像母體一樣的照顧,這便是嬰兒第一聲哭想要告訴我們的。嬰兒用第一聲哭告別了照顧了自己近十個月的母體,用第一聲哭告訴父母她來到這個全新的世界,內心是極度不安的,甚至有些恐懼的。嬰兒從受精卵開始,在母親的子宮裡住下來,她被臍帶和胎盤養育著,這種無微不至的養育就是天下最好的照顧。這種被母體天然照顧的感覺,根植於嬰兒的記憶里,成為人的天性。人的生命就是從被照顧開始孕育的。隨著嬰兒一天天長大成人,「被照顧」成為伴隨人一生的情感需求。
「被照顧」的情感需求成了人的本能需求,這種需求是在娘胎里培育出來的。這種天生的「被照顧」的情感需求,驅使著剛剛脫離母體的嬰兒重新獲得像母體一樣的安全感。要想讓嬰兒重新獲得安全感,減少新環境帶給嬰兒的不安與恐懼感,就要讓嬰兒充分感受到她是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她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這兩個條件就像母體里的臍帶和胎盤一樣,提供給嬰兒所需要的心理營養。父母無條件地接納孩子,這種情感傳遞給剛剛出生的嬰兒,就好像臍帶一樣把父母和孩子聯結起來。她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這種情感就像胎盤,讓孩子特別享受這種在胎盤裡的感覺。
有句俗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是被照顧的情感在裡面。在家裡由父母照顧,出門了要有好朋友照顧。等人老了,又有老小孩的說法。人老了,被照顧的情感需求就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強烈。
所以說,被照顧的情感需求會伴隨我們一生。如果我們能夠領會人人都有被照顧的情感需求,能夠理解這種需求是與生俱來的,那麼我們就等於找到了一把打開心結的鑰匙,能夠自己打開心鎖,這樣心裡會敞亮很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