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好不好,看鞋底就知曉?這件事很多人不知道

小小鞋底隱藏著大秘密。骨科專家指出:勤觀察鞋底磨損部位的變化,可以提醒你的走姿是否正確,甚至可以發現一些嚴重的疾病。特別是對年紀幼小的孩子,從鞋跟兒就可以發現脊椎側彎等問題。

其實除去鞋子的質量問題和個人年齡因素,鞋子與地面接觸時,受力點的不均衡導致某個位置的加劇磨損,而不同的磨損部位會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問題。

文章開始前,小編先做一個小調查:

看看你常穿的鞋子,你的鞋跟兒哪邊先磨偏?

選第一組的,恭喜你,你是個難得的姿勢端正者。其實,鞋子前面磨得厲害,是最健康的行走方式。無論是跑步,還是行走,前腳掌落地,可以緩衝地面對人體的衝擊力,對保護關節有好處。

選第二組的,即雙腳外側部位都有磨損者,大多數正常人在走路習慣上會有一些外八字腳,但是如果腳後跟外側磨損很嚴重,很可能存在關節疾病。

選第三組的,提示可能是腳內翻畸形,就是大家常說的「內八字」,輕微的可以不矯治,如果內八字嚴重的,就需要找骨科醫生諮詢治療了。

選第四組和第五組的,即一隻腳正常,另一隻腳跟有外側磨損者,平時走路時兩隻腳受力方向不對。被磨掉的鞋底的那一部分就是平時你用力比較大,摩擦比較劇烈的地方。

3個月鞋底磨掉20%,這不正常

一雙鞋子穿久了,磨損在所難免。有些人也愛說,自己「穿鞋很費」。但如果是每雙鞋子都在短時間裡磨損嚴重,就應考慮是否身體關節出了問題。

足弓就是我們腳底板上的凹陷地方,正常人步行,鞋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磨損,磨損位置集中於後跟外側緣、前腳掌靠內側,如果磨損不太嚴重,都是正常的。高弓足讓體重過多傾向於腳外側,造成鞋外側磨損突出。這種走路方式容易導致關節扭傷和損傷,長期的受力不均也會導致膝蓋外軟骨的磨損,引發關節炎。

通常情況下,如果新買的鞋子,半年磨掉20%以內,一般視為正常的。如果3個月內就磨損掉20%~30%,基本上可以判斷是身體出了問題。常見的原因有髖關節疾病,像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髖關節發育不良,脊柱側彎等。

你走路是內八字?看鞋底就知道

「我的鞋子磨得凶。」小胡說,雪地靴只穿了一個冬天,鞋底很誇張地被磨成了一個斜面,鞋底內側幾乎快被磨光了。小胡走路有點 「內八字」,可能是這個原因,鞋底經常被磨,不只是雪地靴,皮鞋、運動鞋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

研究表明,如果內側的鞋跟出現明顯磨損,這可能由膝內翻(O型腿)或扁平足造成。如果足弓扁平,在腳掌中部著地時,腳會向內傾斜,導致內側鞋跟磨損突出。扁平足使腳部的彈性作用大大降低,可能導致頻繁抽筋或者內側踝關節腫脹。

這些人走路時,由於身體更多的壓力聚集在腳的內側,增加了腳內側和地面的接觸機會,無形中增大關節的壓力。隨著年齡增長,可能導致膝關節疼痛,甚至引起腰椎不適。

鞋口磨損,不合腳就換一雙吧!

鞋口磨損,這種情況多由於鞋子太大造成的,選擇鞋子的時候不夠合腳。走路時,腳為了適應過大的鞋子,時常摩擦鞋口,造成鞋口內側的磨損。

鞋子大,前腳掌與鞋墊間的摩擦也會增加,這也可以從鞋墊前部的磨損程度得知。反覆摩擦會造成腳跟起泡,足底筋膜炎等,由於前腳掌過度用力,還會導致脛骨和小腿的急性疼痛。

專家告訴你,哪種鞋子最舒服?

穿著不舒服的鞋子,會有損健康,甚至會引發多種疾病。專家介紹,臨床上很多病症,如雞眼、囊腫、足底筋膜炎、足跟痛等都是由於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引起的。

建議大家在選鞋時,要選擇透氣性較好的材質,除了合腳,還要注意前腳掌部位可寬鬆些;選擇有後跟杯的鞋子,這樣鞋後跟可以增加跨步的力量,能有效減緩對腳跟的衝擊,還能有效控制後足外翻,減少腳部疲勞;如果條件允許,可選擇有足弓承托的鞋。

當我們要一雙鞋時,最好的辦法是試一試。

畢竟,鞋子合不合腳,只有你自己知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607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