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寶寶「便便」里的健康奧秘,這篇文章捏著鼻子也要看完!

經常看到各位粑粑麻麻們說「寶寶綠便」「大便有奶瓣」「水樣的便便」「大便泡沫狀」「便便有粘液」「寶寶大便紅色」……等等。那麼,

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

什麼樣的大便是威脅寶寶健康的預示?

不同性狀的大便又在反映、說明著什麼呢?

寶寶大便次數並非一成不變

在最初的幾個月里,寶寶大便頻率取決於喂養方式是母乳喂養還是配方奶喂養。

專家指出,純母乳喂養並且沒有添加輔食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大便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只要寶寶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軟的,你就沒有必要為究竟拉幾次而擔心。

不過 ,配方奶喂養的寶寶通常需要每天都排便,以防止發生便秘。

正常的大便長啥樣?

大多數新媽媽新爸爸看到寶寶的大便,都會覺得很吃驚!也難怪,嬰兒大便的形狀和質地多種多樣,即便是有經驗的父母,也未必都見過。下面這些粑粑麻麻們認為「異常」的大便實際上是正常的!

1

胎便(墨綠色)

胎便屬於正常新生兒的大便,主要是由嬰兒吞咽的液體,發育中的腸道代謝廢物及腸道中產生的其它物質形成的,所以,嬰兒出生頭2至3天內的大便,是嬰兒在母親體內懷孕10個月堆積的廢物,一般為墨綠色漿糊樣大便,當這些廢物排完後,大便的顏色和性狀就會發生變化。

2

過渡期大便(黃綠色)

喂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或攝入奶量太少,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一般母乳喂養的寶寶多在出生後2-3天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過渡期間的大便多為黃綠色。

3

母乳喂養寶寶的大便

呈金黃色,多為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有酸味,每日2~3次。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狀,也可視為正常。

寶寶便便有奶瓣

寶寶便便有奶瓣(沒有完全消化的脂肪酸和礦物質形成的鈣皂)的情況,多與媽媽的飲食有一定關聯,也和寶寶月齡小消化道發育不完善有關。

建議:

寶媽平日飲食不要過於油膩,注意寶寶腹部保暖,若寶寶身高體重增長正常,寶媽不用過於擔心。

4

配方奶喂養寶寶的大便

吃配方奶的寶寶大便是淡黃色或黃棕色,與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相比,配方奶的殘留物會使寶寶大便看起來更大坨,因為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另外,吃配方奶的寶寶大便的氣味也較臭,更像成人大便。

許多奶粉喂養的寶寶,大便有時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並不是老輩人說的孩子大便呈綠色,就是受到驚嚇引起腸胃不適。

5

混合喂養寶寶的大便

大便的顏色、性狀,次數是介於母乳與配方奶喂養之間,有時偏向母乳喂養寶寶的大便,有時偏向配方奶喂養寶寶的大便。

6

添加輔食後的大便

一旦添加了輔食,寶寶吃什麼,就一定會拉什麼出來。也就是說,如果你給寶寶吃了胡蘿蔔泥,那麼接下來尿布上的寶寶大便就會是橙紅色。

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寶寶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更多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寶寶的消化道發育到足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為止。

異常的大便有哪些?

大便灰白色

大便灰白色,同時寶寶的白眼球和皮膚呈黃色,有可能為膽道梗阻或者是膽汁粘稠,甚至可能是肝炎。

這種情況下建議儘快就醫,排除先天性膽道梗阻的可能。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

大便帶有鮮紅的血絲

可能是大便乾燥,或者是肛門周圍皮膚皺裂。

建議

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寶寶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

如果大便變稀,含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疊;

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肛門。

總之,血便不容忽視,以上狀況均需立即到醫院診治。

泡沫樣大便

寶寶或媽媽偏食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並帶有泡沫。

奇臭難聞大便

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過多時,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裡的胃酸,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

建議

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等寶寶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添加。還可以給寶寶用點益生菌,以幫助消化。

發亮大便

進食脂肪過多時,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結果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有時大便發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內滑動。

蛋花湯樣大便

常見於奶粉喂養的寶寶,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無黏液。

建議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寶寶,不必改變喂養方式,也不必減少奶量和次數,多能自然恢復;

如果是混合喂養或奶粉喂養的寶寶,需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將奶粉沖兌的稀些,還可適當喂些水給寶寶。同時,也可適當減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數。若2-3天後大便仍不正常,就需要就醫診治了。

豆腐渣樣大便

常常見於黴菌引起的腸炎。

便秘(顆粒狀大便)

大便乾燥呈顆粒狀,排便費力,或長時間不排便。

要強調一點是,不要以幾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幾次來斷定孩子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便秘特點就是寶寶大便是否硬結,像羊屎一樣。有些寶寶哪怕每天都排便,但排便費力,大便乾燥,那也是便秘!

建議

便秘要視情況處理:對於母乳喂養的便秘寶寶,寶媽要改變飲食,不要吃油膩辛辣上火的食物,可適當喂寶寶些水;如果寶寶吃的是配方奶粉,在兩次喂奶期間,適當多喂點白開水,或順時針給寶寶揉揉肚子,以刺激腸蠕動;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多吃一些菜泥、果泥這種高纖維促消化的食物;另外,選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於預防便秘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605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