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濕的出現方便了父母,免去了洗尿布的麻煩,也不影響孩子和家長的睡眠,這一項發明可謂是育兒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進展。年輕父母應用起尿不濕來得心應手,可是老年人普遍覺得尿不濕費錢,不值得。
小張生完寶寶剛剛滿月,婆婆一直在幫忙照料母子兩個。婆婆哪都好,就是觀念老、愛嘮叨。這不,婆婆一直對尿不濕沒有好感,說是這麼貴,用完了還不能洗直接就扔,那不是扔錢嗎?於是,在婆婆每時每刻無孔不入的攻勢下,小張徹底投降,不用尿不濕,平時用那種棉布做的尿布,婆婆只要是有功夫就把屎把尿。孩子小沒有定時排尿排便的習慣,婆婆有時候一把就是一兩個小時,啥時候拉了尿了才拉倒。
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小張發現孩子只要是拉屎拉尿就哇哇大哭,有時候還哭的上不來氣,看起來非常痛苦,洗澡的時候發現,肛門的部位鮮紅鮮紅的,好像還脫出一塊來,一碰孩子就哭。
小張覺得不能忽視,帶著寶寶去了醫院。醫生診斷為,脫肛!而且病因竟然就是把屎把尿。
對此醫生解釋說:在我國給孩子把屎把尿非常的普遍,家長也認為孩子都是這麼帶大的,能有什麼問題?然而過早頻繁的把屎把尿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是巨大的。
經常給孩子把屎把尿會造成寶寶的腹壓增大,直腸容易下滑,從而導致脫肛,特別是4歲以內的寶寶。治療上嬰兒以保守治療為主,但是治癒後也要特別注意縮短排便時間。
頻繁的把屎把尿是要堅決反對的,有時候孩子孩子睡覺就把孩子弄起來把屎把尿,次數多了,大人小孩都跟著受罪。當感覺到寶寶要大便了或者有噓噓了,可以及時把一下。
小張的婆婆這下後悔了,扇了自己一巴掌,說養育寶寶不能全用經驗和老觀念,還是要相信科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5642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