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新生兒,的確會讓不少新手父母感到忐忑不安,他們擔心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而無法照顧好寶寶。本文針對10大新生兒護理,提供要點與步驟說明,圖文詳解,讓父母了解如何照顧寶寶。其實,只要父母認真學習並勤於練習,相信很快就能上手,成為寶寶的最佳照顧者。
喝多少喂多少
為人父母都希望寶寶能多喝一點,快點長高長壯。不過,新生兒的食量並不大,父母千萬不要太心急,要給寶寶時間適應新環境!
要點:認識新生兒食量
剛出生的寶寶食量不大,可用「一顆彈珠」來比喻其胃的大小。請不要擔心寶寶有吃不夠的問題,台灣台北大直永佳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林嘉琪表示:「寶寶的胃容量小且缺乏彈性,所以一次無法吃太多,而必須分很多次吃。因此,需要媽媽做好心理準備,隨時要喂寶寶喝奶。」通常出生1周後,寶寶的喝奶狀況會進入穩定狀態。
要點:觀察寶寶動作
雖然寶寶餓了會哭,但不要等到寶寶哭了才喂奶。林嘉琪護理長指出:「當寶寶張嘴,同時不斷地吐舌,好像想要吃東西的樣子,加上頭動來動去像在找東西似的,其實這就是寶寶想喝奶的信號」。
要點:尊重寶寶食量
每個寶寶喝奶的次數與奶量各不相同,不論是喝母乳或配方奶,媽媽都應遵從寶寶的身心需求,餓了就喂,或觀察寶寶的喝奶狀況,建立屬於自己的喝奶頻率與奶量。媽媽請放輕松,吃是寶寶的本能,當他餓了自然想喝奶。
步驟一:
媽媽先調好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若有需要,可事先備好可用於支撐用的哺乳枕或靠枕。
步驟二:
一般人多採用「搖籃式」喂奶,讓寶寶的頭枕在媽媽手肘內側,臉面向媽媽乳房,肚子緊貼媽媽的胸部與腹部,耳朵、肩膀與髖關節呈一直線。
步驟三:
從媽媽的角度只見到寶寶一隻耳朵、半個鼻子,確認寶寶下唇?住的部分比上唇多,並有規則律動的臉頰。一邊喝15~20分鐘後,可考慮換邊吸。
步驟四:
換邊前,先幫寶寶拍嗝,將手掌拱成杯狀,帶點力道,輕拍背部,注意寶寶的頭頸需要以手輕托,一手以虎口扶助寶寶下巴。
步驟五:
換邊可改用「橄欖式」喂奶,將寶寶擺放在腋下位置,身體要有適當支托。媽媽一手輕托寶寶的頭,但不要施壓。
步驟六:
寶寶喝飽了,嘴巴會自然鬆開,而且呈現一副滿足的表情。
小貼士
特殊狀況:新生兒溢奶或吐奶怎麼辦?
如果寶寶有溢奶或吐奶的狀況,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華一鳴指出:「注意保持寶寶的呼吸道暢通,並儘快將殘留嘴邊的奶漬擦去,避免刺激寶寶嬌嫩肌膚。」他解釋,因新生兒的賁門括約肌尚不成熟,使得吞進的奶水容易反流而上,從嘴角溢出,若量少且次數不多,並不影響體重增長,則不需要擔心,「若是量大,且三四個月大仍會溢奶,就要考慮胃食
管反流的問題」。
華一鳴醫師表示,改善溢奶的方式為少量多餐、勤拍打嗝、讓寶寶喝奶後直立至少15分鐘以上,甚至睡覺時可讓寶寶側躺,但建議有大人隨時在旁照顧,避免發生意外。「溢奶狀況嚴重一點就是吐奶,也能用前述方式改善」,若狀況仍未改善,則需進一步評估是否使用藥物。
至於吐奶是否嚴重,則要從發生頻率、吐奶的量與內容來看,「若是每餐必吐且合併身體不適(如胃口差、精神不佳),吐出量幾乎是吃進去的一半以上,還有吐出的若不只有奶水,還有血絲或膽汁,甚至吐出時噴射很遠,就一定有問題」。
華一鳴醫師指出,新生兒吐奶嚴重者通常是因幽門狹窄,「若大約出生後兩星期,吐奶狀況愈來愈嚴重,吃完必吐,且多以噴射狀吐出,吐完又想吃,因吃進與吐出的量相當,影響了體重增長」,確診後就多以手術治療。
編輯推薦:
媽媽漲奶好幫手,奶水多了,剩了怎麼辦? GL美國格朗吸奶器及組合套裝,是媽媽們的好幫手,詳情請關注微信號:美國格朗。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