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前兩天看到過一個人販子被抓現行的視頻,小巷子裡警察,街坊鄰居,人販子鬧作一團。當著這麼些人的面,家長這時候開始怒斥小孩不聽話差點被拐,孩子一害怕於是嚎啕大哭,一看孩子哭,家長打罵得更來勁了,鄰居趕緊圍過來勸阻。小編心想吧你說你動手打人販子我還稍微能理解,打孩子算怎麼回事?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是很熟悉!其實在座的父母或多或少小時候都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吧。
那時的父母在人前無法妥善處理自己和外界的紛爭的時候,氣急攻心,總是要先拿孩子開涮,也不管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什麼,先打罵一頓,是指桑罵槐也好,是挽回尊嚴也好,是享受快感也好,是真的擔心也好,總之先把人弄哭,罵到旁人過來拉勸才滿意,甚至有時旁人勸了反而像給他某種鼓勵一般,打罵得更起勁了。
小編想說,這樣的教育這樣的父母簡直太差勁了。
孩子教育是父母最關注的話題,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來。俗話說「育兒先育己」家長們應該儘量在教育中避免失誤!講究方法,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進行,避免不當方式,這樣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的教育對孩子不利,小編例舉了如下幾條,歡迎各位家長補充指教~
1. 體罰
我理解一些熊孩子,確實讓人火大。我覺得如果真的想用體罰作為教育手段,象徵性的打幾下手心,或屁股,讓小孩知道痛了,知道錯了,就可以了。別動不動就拿皮帶抽,一頓打就1、2個小時,男女混合雙打、罰跪跪一晚上什麼的。這是純泄憤,不是教育。(體罰要適當,不要上升到家庭暴力)
2.不尊重隱私
隨意亂翻小孩的書包、抽屜,拆小孩的信件(好像現在也不流行寫信了,但是我小時候同學寄到我家的信,我爸是偷偷拆了的,然後又封上了。我為什麼知道,因為膠水都沒幹。我爸是以為我有多笨),發現一有跟學習無關的東西,就一頓暴打。導致我現在只要別人一靠近我電腦和手機,我整個人就相當焦躁,儘管裡面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3.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
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懶 、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多稱讚他,肯定他!給他信心、鼓勵)
4.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這種話時常掛在嘴邊:「你看看隔壁小紅。。。。。你看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你在看看你自己。。。。」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毀孩子的王牌語錄。(少點比較,少點傷害)
5.父母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犧牲者的形象
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在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於他造成。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在事業上大有發展了。
6.和孩子說話時口氣不和藹
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還能搭配一些挖苦嘲諷的漢語詞組,則效果更佳。如「你真蠢」、沒見過你這麼傻的、「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等等。
7.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
切不可給他一點兒自由,他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這樣做能在他心裡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8.遷怒於孩子
單位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後要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麼事都歸功於孩子的過錯然後教訓他,並制止他流眼淚。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同樣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
9.家管嚴
管得嚴可能不是錯,可是會限制了一個孩子很多方面的發展。長期來看孩子會不知道怎麼跟別人打交道,慢慢習慣宅在家裡,不喜歡出門,沒什麼朋友,沒有什麼興趣。覺得小孩就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從而限制小孩跟同學、朋友交往。
10.不信任孩子
你不信任孩子,孩子也不會信任你,從小就在一種不安全不信任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不自信,對外界警惕,甚至覺得自己不配有好生活。碰到好事不敢上,拿到好處不敢相信是真的,然後由於潛意識的作怪,各種失誤導致自己失去好處。所有失敗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信任既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首要任務與標誌之一。
11.當眾出孩子的丑。
前10條都是在家庭里的「單練」。真正要徹底毀掉他,這第11條才是殺手鐧。你一定要當著外人(同學、親友、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裡,產生自慚形愧的念頭,而一個懼怕社會和自慚形穢的人是很難立足於社會的。據統計,每年都會有大批殷殷學子因為這樣的心理自殺。
小編語:每個孩子都是來到我們身邊的天使,有時候看到爸媽在和孩子像上下級關係那樣呵斥孩子,教訓孩子,威脅孩子的時候,我不禁想問,天倫之樂是彼此的,為了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這效果會好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