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趴成這樣就是腦癱?你別嚇唬人!

棋子傀儡| 2016-11-21| 檢舉

魏則西出於對百度的信任,在看見「三甲醫院」、「中央台」、「史丹福」等關鍵字之後以為看到了希望,結果換來的卻是這種出人命的嚴重不靠譜,和寒了大多數喜歡上百度找資料的網民的心。

前段時間有個媽媽非常焦急地向我諮詢,說自己家寶寶趴成小飛機,是不是和腦癱有關係?

我問她為什麼這麼覺得,她很慌張告訴我自己通過百度搜索得知寶寶趴成小飛機和腦癱有關係!瞬間嚇癱了,非常害怕,慌亂之中到處諮詢。

我趕緊安慰媽媽別慌張,百度上的育兒知識不一定準確。

寶寶俯趴時呈現出「飛機手」「飛機腳」真是腦癱嗎?今天郭鵬莉Annie老師就來科普下寶寶俯趴時的」飛機手「」飛機腳「到底是怎麼回事?

什麼叫」飛機手「、」飛機腳「?

寶寶俯趴時手臂在身體兩側向後上方伸直、腿腳也向後上方伸直(對,有點像媽媽練習頸背瑜伽的動作),或者我們托住寶寶的腰部時,他們的四肢向後上方伸直。

寶寶呈現」飛機手「、「飛機腳」正常嗎?

一般情況下,剛出生1個月內的寶寶在俯趴時不會呈現明顯的「飛機手」、「飛機腳」,如果有的話建議立即諮詢專業醫生。

5個月內的寶寶只有俯趴的時候間斷性短時出現飛機手飛機腳,每次不超過1分鐘,可能情緒較愉快,都屬於正常的原始反射現象。

如果6-12個月的寶寶仍然一趴就飛機手飛機腳,就可能影響其大腦高級中樞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建議儘快就醫。

無論哪個月齡的寶寶,如果持續時間較長的身體軀幹、四肢僵硬,或者伴隨久哭不止,父母應該高度重視,及早去專業醫院就診。

寶寶為什麼在正常情況下趴成小飛機了呢?

其實這來自於一個原始反射,叫做:「迷路反射」,英文簡稱TLR。這個反射會使四肢隨著頸部位置的改變而變化。當寶寶低頭也就是下巴靠近胸部時,四肢蜷縮。當寶寶抬頭也就是下巴離開胸部時,四肢往身體後方打開。

迷路反射對寶寶發育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迷路反射會幫助嬰兒獲得平衡感、空間感和深度感。但是如果沒有及時抑制,很可能導致缺乏平衡感、視覺感知能力和空間感差、缺乏順序感和時間感等。

例如做事拖拉、走路容易摔容易撞上障礙物導致受傷等;長大後到了入學年齡時,伏案閱讀或寫作業時,頭部彎曲超過10秒鐘就感覺眼花繚亂累得不行,難以專注。

為什麼有的寶寶經常趴成小飛機,而有些寶寶卻很少?

其實這是因為該反射和頸部的位置改變有關,嬰兒早期由於頸部力量較弱所以位置改變較少,該反射呈現的機會就少。

一些早期沒有進行俯趴、抬頭和追視練習的寶寶,該反射就可能沒有得到較好的激發。隨著寶寶頸部力量變的更強,寶寶的頭部活動越來越多,迷路反射就更頻繁的呈現出來。所以在3-5個月階段,趴的越多的寶寶迷路反射反而越明顯。

是不是寶寶大一點就不會出現飛機手飛機腳了?

正常情況下該反射在4-6個月左右就會被整合和抑制。但是一些寶寶迷路反射被激發的晚,8-11個月還呈現迷路反射的寶寶也並不罕見。這些寶寶的發育可能已經出現了延遲,家長應及時給寶寶進行專業的發育評估。

迷路反射怎樣才能抑制和整合?

很多媽媽看完後會問,那寶寶俯趴時出現了迷路反射,會不會很累呀?

其實不會的!不要因為出現了飛機手飛機腳就不讓寶寶俯趴了!

激發、運用、抑制和整合迷路反射的最好方法就是:俯趴!俯趴!再俯趴!

當然,並不是「一趴解萬難」!內耳前庭活動、被動肢體操、翻身練習、引導寶寶從被動運動到主動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們的寶寶可以像毛毛蟲一樣蠕動起來,迷路反射就逐步消退了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489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