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胎,愧疚如影隨形

這種情感,你是否也感受到?

「不公平!不公平!」 他嚷嚷起來,拍打著床。

他爬過小床,翻過床沿,像蝦米一樣弓起身子,就勢往下鑽。

眼見著他就要鑽進床底,我大叫一聲:「停!你聽我說……」

文 | 昱子

關燈前的故事時間,兩個孩子挨個講故事。哥哥在前、妹妹在後。

哥哥的故事一大本,妹妹的故事就幾頁。

哥哥的故事長,妹妹的故事短。

哥哥的故事還差一點點講完,妹妹忍不住要插隊。她拿著自己巴掌大的小繪本,拽住我的衣領,一遍一遍地呼喊:

「媽媽講故事,媽媽講故事!」

「你能再等一下下嗎?哥哥的故事就要講完了。」 我勸她。

可兩歲的妹妹還是拽住我的衣領:「媽媽講故事……嗚嗚嗚嗚。」

她哭了。

哥哥的這本《植物大戰殭屍》的故事還有一點點,玉米投手正把殭屍引向陷阱,殭屍撲向玉米——千鈞一髮之際,妹妹哭了……我放下故事,安慰她,耳邊傳來哥哥焦躁的聲音:「媽媽快講!」

妹妹哇哇哭,哥哥呱呱叫!我到底該講哪個故事呢?

還沒等到我做出決定,哥哥跳起來,聲音更響:「妹妹插隊!不公平!不公平!!」

他一邊嚷嚷,一邊爬過床,要往床底下鑽……

我倒吸一口氣:好吧,又來了!

愧疚的……床底

床下,是哥哥憤怒時的避風港。那裡裝著他無數的憤怒,也裝著我滿滿的愧疚。

別人家都是倆孩子讀一本書,媽媽左擁右抱,兩個孩子親子共讀。

可我們家偏偏不是。哥哥喜歡的書,妹妹不愛讀。妹妹在讀的書,哥哥想看一眼,妹妹立馬就收走。哥哥把自己的書讓給妹妹讀,可妹妹卻不願意和哥哥分享書。明明是哥哥在看書,妹妹偏偏湊過來,小巴掌往哥哥書上一拍,嘩啦——書壞了!

哥哥的故事,常常因此爛尾。

閃電麥昆和板牙在巴黎追擊壞車,追擊到紅磨坊,被壞車團團圍住!他們能否逃脫呢……啪嗒,妹妹甩來一本貼紙書!

小雞卡梅利多和卡門發現了外星雞,外星雞要帶他們上飛船,到底飛船上有什麼呢……哇哇,妹妹要看另一本!

皇帝要做新裝,全城的裁縫都沒法讓他滿意,突然來了一個裁縫,居然號稱能做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到底有多漂亮呢……「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妹妹擰開她的兒童MP3,故意把音量調到最大!

有時,哥哥也會拒絕妹妹搗亂,搶走她的書、兒童MP3、推開她,但妹妹的反抗方式何其有力——躺倒,大哭!聲震雲霄、勢不可擋。

哥哥的拒絕,常常不過徒勞。在他一個人的時候,睡前閱讀時間靜謐而甜蜜。但現在,他必須要面對妹妹時不時的打攪,不滿、怨怒,卻又無可奈何!

在無奈與憤怒的頂峰,哥哥常常縮到床底。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有一次,我勸他出來,他靜靜地趴在裡邊,一聲不吭。我拿手機的閃光照過去,他捂住眼睛,終於說了一句話:「媽媽別照,我在哭。」

那一刻,我被擊中!床底湧出來的委屈奔流成河,將我裹挾其中。他一個人的悠閒與不爭已經不在了!他必須經歷這種痛苦與委屈,去適應一個手足的到來!那晚,孩子帶著淚痕睡著,我看著他呼吸均勻的小臉,突然抑制不住地想:

如果他還是獨生子女,該多好!

這種感覺,該叫做——

愧疚。

愧疚逆流成河

愧疚,不僅隨老大順流,還逆流向老二。

兄妹倆可以爭奪的,遠遠不止書,他們爭奪玩具、爭奪牙刷、爭奪推車、爭奪一個不知哪裡找到的破蓋子……他們還爭奪活物,那就是我。

妹妹是聲音大的那個,但不是總贏的那個。每次爭奪或哭鬧,她常見的結局是被抱走,不得不把媽媽讓給哥哥。有時候,我安靜地把故事給大孩子講完,再去家人的房間接老二的時候。她已經睡著了。

看著她睡著的小臉,我好愧疚!——因為她絕非心甘情願地出讓,她不過是被強行抱離,離開她心愛的母親。

有時候,她會躲在家人的房裡,故意讓我找不到她。我忙不過來去找她的時候,她會哭得好傷心。

她爭奪媽媽,只是因為她全身心地愛著媽媽。有時她看我太疲倦了,竟然會主動提出來去和家人睡,然後抱走自己的小被子和小枕頭,臨走的時候還不忘叮囑我:媽媽睡覺!

孩子的愛,這麼淺顯、又那麼深刻!為了得到你的關注,他們拿出看家本領、祭出洪荒之力,就為你在紛紛擾擾的紅塵之中,可以稍稍多看他們一眼……

可惜我,除了滿心愧疚,又能如何分身?

我願他們都活得像個獨生子女那樣,萬千寵愛於一身,但又怎麼可能?!

愧疚,其實是把雙刃劍

愧疚感,可能是二胎媽媽最常見的情感。有的媽媽帶老大出門玩,對在家的老二愧疚無比。有的媽媽陪老二睡覺,老大不得不去和家人睡,媽媽愧疚到睡不著。老大懂事的樣子,會讓媽媽疼。老二的孱弱,更會讓媽媽捨不得。

愧疚,因為不能兩全。因為我們想成為盡心盡責的母親,但卻顧此失彼,連自己的愧疚都不能安慰。

但愧疚,就是全部嗎?它僅僅是硬幣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卻是另一番風景。

那些令人愧疚的,其實也能令人驚喜!

原以為,我會一直活在自己的愧疚當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卻發現:

——哥哥鑽床底的頻率越來越低:面對和妹妹不斷的衝突,哥哥從消極抵抗開始,逐步調整了自己的策略,哥哥逐漸學會了應對衝突,而不是迴避衝突。

脾氣好的時候,他會教導她等待,給她一個玩具或者一本貼紙書,讓她在旁邊玩,不要干擾自己。脾氣不好的時候,他會對她發脾氣,但不會動手打她。他會大喊大叫發泄自己的情緒,也宣揚自己的道理:我都讓你看我的書,為什麼你不讓我看你的書!媽媽說要分享,要分享!你懂嗎!

原來,哥哥應對衝突的方法就是「惹不起、躲得起」,但現在他知道自己有不同的方法去應對:可以軟,也可以硬。總而言之,衝突不一定要迴避,衝突也可以直面,然後去解決。

——妹妹等待的時間越來越長:哥哥的故事依然長,妹妹的故事依然短。但妹妹等待的時間越來越長,她會自己去找書來看、也會自己一邊等一邊哼歌,還會在原地轉圈圈,然後撲通一聲倒下自娛自樂地咯咯笑。逐漸地,她也不搶哥哥的書了,甚至可以嘗試聽哥哥的故事。

這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這是妹妹的適應,也是她的成長。

我開始明白,那些令人愧疚的,其實正在教會孩子這樣的技能!

處理衝突:

獨生子女的環境幾乎是無競爭的,孩子不需要面對那麼多的衝突。而二胎家庭的孩子則不然,衝突與解決幾乎是他們每天的必修課,他們從幼年時候就開始練習,現在如何處理與兄弟姐妹的衝突,也會深刻地影響他們未來的人際關係技巧。

學會等待:

在獨生子女的環境中,父母很多時候必須人為的製造等待,才能讓孩子體會到「等一會兒才能得到」的感受。但在二胎家庭中,等待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必須學會等待,並且不斷練習等待的技能。他們學會壓制自己的慾望,用耐心的等待去換取屬於自己的收穫。

練習合作:

處理衝突、學會等待、相互包容,都是人際合作最基本的要素。獨生子女沒有競爭,童年無憂無慮,但卻無法迴避成年後的競爭,很多獨生子女學習合作都是在成年之後,這個過程可能充滿了糾結和痛苦,付出的代價比童年更大。但二胎家庭的孩子則不然,衝突與合作就是他們的生活,綿延一生。

關注他人:

獨生子女不需要關注他人,手足之間卻必須互相關注。他們發現彼此、與彼此爭奪、搶占、妥協,他們從小就會明白,這個世界除了自己,還有別人。

共情,化解憤怒與愧疚

化解愧疚與憤怒,我們需要的,不過是看到情緒的合理,也找到情緒的出口。

在哥哥抱怨妹妹插隊看書,弓起腰就勢要滑向床底的時候,我大叫一聲:「停!你聽我說。」

他愣了一下,看著我。我大聲說:

「你總覺得妹妹在插隊嗎?不是的!在她沒有出生之前,你根本不需要排隊!」

「你覺得自己總是排在妹妹後面嗎?不是的!你聽了那麼多年的故事,不用排隊,但她從一出生開始,就要輪著聽故事!」

「你知道妹妹為什麼不去上早教課了嗎?因為你能上的課被取消了,所以她也不去上了!」

「你認為自己總是跟在她後面嗎?不是的!你去踢球,她去踢球;你去畫畫,她去畫畫;你去爬山,她也爬山。總跟在你後面的,就是她!」

哥哥聽完,愣愣地。他沒有繼續往床下溜。

幾秒鐘後,他爬回床上。雖然嘟囔著嘴,但平靜多了。

我沒有哄他,我只想讓他看到,這不過就是生活的真相

——真相就是:愧疚的反面,是欣慰;犧牲的背後,其實是獲得;失去的同時,也在得到。

最後:小蠟筆的故事

當憤怒平靜、當愧疚消散,我們會看到,那些掙扎與糾結之後,其實令你得到更多!

最後用我給孩子的一個故事,結束本篇。

這兩支小蠟筆,就是我們的兩個孩子。當衝撞過去,他們會還你一個更加斑斕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460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