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讀懂寶寶冷熱,不再亂猜!甩掉婆婆式穿衣法則!

天氣漸漸涼了,寶寶的穿衣問題又成了媽媽們的煩心事:穿少了怕寶寶受涼,多了又怕他捂著。

於是,你們貼心的朋友波殼粒粒,又來給大家支招啦!下面,我們就來看下怎麼才能做個真正知冷知熱的好媽媽吧!

一、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寶寶並不是更怕冷,而是更容易變冷。

很多媽媽都會誤以為寶寶比大人更怕冷。但其實,寶寶既不會比大人更怕冷,也不會更怕熱。他們只是更容易變冷或者變熱。

這是因為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還沒有發育成熟,皮膚角質層薄,皮脂分泌較少,防禦能力差,所以比較難適應外界的溫度變化,更容易受到刺激而變冷或變熱。

1.手腳涼不能代表寶寶冷

寶寶心臟小,每次搏動到達手腳末梢的血液少,再加上空氣對流或低溫,一般情況下,偏涼是正常的。

2.主要看寶寶頸部或後背

脖子後面到後背,是最能反映寶寶冷熱的地方。如果摸上去溫熱乾燥,就說明衣服正合適;如果潮潮的,說明衣服多了;如果涼涼的,趕緊給寶寶加衣服。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寶寶的手心、鼻子都不可以作為判斷冷暖的依據。

細心的媽媽不難發現,當寶寶的手腳都暖和時,他們往往已經滿頭大汗了。這時他們稍微吹點風就很容易受涼感冒。

3.小寶寶可以通過口腔溫度判斷冷熱

給小寶寶哺乳的時候,媽媽們可以通過乳 頭感受寶寶的口腔溫度,判斷他們冷不冷。

4.考慮寶寶的體重

隨著體重的增加,寶寶的保暖能力會有所增強,所以對胖一點的寶寶,可以視具體情況減少衣物。

5.適當參考大人感受的溫度變化

當大人自己感覺要添衣的時候,也要給寶寶加衣服。但要注意,寶寶的新陳代謝比大人快,所以增加的衣服應該比大人少。

另外,如果大人自己是怕冷或怕熱體質的話,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還是那句,現代醫學認為,寶寶的頸部溫熱,而手腳稍微偏涼,是剛好合適的。

6.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

其實作為父母,最應該關注的還是寶寶的精神和活動狀態。

因為各種醫學標準,都會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但寶寶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習慣,是我們細心一點就會慢慢摸索出規律的。如果發現寶寶有異常,就要特別注意了。

三、這個冬天,不妨試試「洋蔥穿法」!

洋蔥穿法,顧名思義,就是一層層穿,像洋蔥一樣:

內層衣服材質柔軟透氣、排汗良好,如純棉等;中層保暖,外層防水防風。

再搭配帽子、圍巾、手套等,既保暖又不會太厚重,而且方便穿脫。這樣就可以根據場合和溫度,靈活地一層層增減衣物啦~

波殼粒粒有話說:

媽媽們有什麼獨門秘訣讀懂寶寶的冷熱呢?又是怎樣讓寶寶穿得溫暖又不厚重?快來曬一曬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448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