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准媽媽聽醫生建議做個「NT檢查」時,都是一臉懵比的,什麼東東?怎麼以前完全沒聽說過?
想問醫生,醫生太忙,一般也不會多做解釋。芝士媽媽特地邀請孕產專家周清絮老師,給大家好好地說一說「NT檢查」。
NT檢查又稱「頸後透明帶掃描」,是通過B超測量胎兒頸項部皮下無回聲透明層最厚的部位,是用於評估胎兒是否有可能患有唐氏綜合徵的一種方法。
【NT 檢查有啥用?】
NT檢查可以排除早期就出現的大的結構畸形,可以稱的上是一次畸形小排查。頸項透明層越厚,胎兒異常的機率越大。
所以,做NT檢測是有必要的,這是孕期檢查中排除胎兒異常的第一步。
【最佳的檢查時間】
NT的變化與孕周密切相關,對檢查時間也有嚴格的限制:
在孕11周~13周+6天之間做最合適;
頭臀長在45~84mm之間;
11 周之前掃描從技術上來說比較困難,因為寶寶太小了,而過了 14 周,過多的液體可能被寶寶正在發育的淋巴系統吸收。
所以,各位準媽媽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檢查時間。
【怎麼看結果是否正常?】
頸後透明帶在14周之前,會隨胎兒的生長而增長,孕14周後,會逐漸消失。
一般來說,NT測值大於3毫米為異常,這個數值越高,胎兒出現異常的風險越高。
【NT值偏高怎麼辦?】
如果NT測值大於3mm,准媽媽可以諮詢醫生意見,決定是否進一步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或羊水穿刺等診斷檢查。
如果厚度已經達到了6mm,那胎兒異常的風險就很高了:唐氏綜合徵、其他染色體、遺傳綜合症和心臟問題,需要進一步做羊水穿刺或絨毛活檢明確情況。
【NT檢查的準確率】
個體情況不同,有些正常胎兒的體液也較多,容易影響測量結果。如果頸後透明帶較厚,並不意味著胎兒一定有問題。
而且,NT檢查對B超醫生的技術也有一定的要求。數據表明,這項檢查的準確率在60-70%。
有關文獻報道:
【如果胎兒不配合怎麼辦?】
NT的測量要求,決定了B超醫生必須運用B超儀器,將頑皮的胎兒引導到正確的體位--正中矢狀位。如下:
如果寶寶不配合,位置不好的話是測不到的。
比如:檢查時胎兒正在「打坐」,或者沒有睡覺而是在扭動,都是無法完成掃描測量的。
這個時候,醫生會建議孕媽媽出去走動走動再回來,或檢查時稍壓一下肚子,不要怕,這一般都是胎兒位置不好或睡著了不動,醫生是想要把他弄醒,叫他翻身或動一下。
孕媽咪也可以選擇出去溜溜、適量吃點東西、調整一下情緒,保持良好心情,耐心等待寶寶有個好姿勢再做檢查。
【延伸閱讀:3種篩查唐氏綜合徵的手段】
❶ 孕早期胎兒NT檢查,結合PAPPA檢查;
❷ 孕中期三聯激素(甲型胎兒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和游離雌三醇)檢查,就是大家熟知的「唐篩」;
❸無創DNA檢測,這項敏感度最高,準確率達到了99.5%。
無論選擇哪種篩查方法,出現高危結果,都需要進一步羊水穿刺進行產前診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4374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